安替的网络杂志《纵横周刊》
2007-04-04

安替的网络杂志《纵横周刊》(fawjournal.com)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安替 媒体记者

  所在地 北京

  入选理由 以网络传播自己的声音,显示出中国新一代新闻人的的胸襟与视野。

  “北京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任何一个不管是国外,还是外地来的人在这里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并且允许你犯错误,也允许你有一些很特殊的想法。北京是一个非常好的思想试验田,它的包容性让我很满意。”

  2006年年初的MSN博客被删事件,令安替一度想放弃自己的博客。然而这却提供了另一个契机。他牵头创立的网络杂志《纵横周刊》(fawjournal.com)顺势诞生。这是一份基于国别政治和舆情每周分析的研究性刊物,由一群长期专注于国别跟踪研究的记者、评论员、学者合作编辑完成。

  与同辈人许知远不同,新闻人安替代表着中国生于1970年代的新闻人另一股新血。他编辑的《新新闻人自学手册》曾令无数新入行的记者受益颇深,而为了整理自己的图书,他动手编写了专门的软件,透过网络连接图书馆,制作自己的在线图书系统。

  安替所展示出的信息整合能力正是世界变平年代的推动力量之一。

  最近在忙什么?

  夏天时,组织过一个传媒人的划艇活动,大家定期去运动一下。现在除了本职工作,就是在做一个国际政治新闻的电子杂志,名字叫作《纵横周刊》。

  《纵横周刊》是比较新型的网络杂志,有些什么特点?

  它的风格和《Economist》比较接近,我愿意把它称作《Economist》中文版式的东西,它不是经济观察,而是为中国人服务的一个时事新闻周刊。

  做这个网站的初衷是因为我们其实对世界并不了解,尤其是美国、中东等,其中,对邻国的报道是我们的特色。我们的目标是复盖全球的当地新闻。

  杂志的参与者都是志愿的,主要是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者,我们还在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明年的打算是什么?

  继续把工作和这个杂志做好。

  中国有没有哪种城市文化令你印像深刻?

  北京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任何一个不管是国外,还是外地来的人在这里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并且允许你犯错误,也允许你有一些很特殊的想法。北京是一个非常好的思想试验田,它的包容性让我很满意。

  有什么最想批评的城市文化吗?

  那就是上海的城市文化。它的城市包容性非常差,媒体和一些先锋人物等都不太适合在那里生存。

  比较期待的中国城市文化应该是怎样的?

  我倒是没有特别期待的,每个城市可以有自己的特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