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点]温家宝总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平民教育观”,政府应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上得起学。在这个节骨眼上,北大怎么敢承认自己富得流油呢?认可海淀区政府关于外事接待数据,岂不是往自己的脸上抹黑? -------央视网友:梁江涛 |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的资料显示,“北京大学每年的外事接待费用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规模”,并成为区政府想要建设一批五星级酒店的主要原因。北大否认此说活,但承认接待费“是以万为单位的”。 (4月1日北京青年报)
应该说海淀区政府的摸底还是比较翔实的。仅清华大学近几年召开的国际会议年平均就达300-400次,海淀每年举办大量的学术会议、科研论坛、修学探讨、高级培训等,而高校、高端、高层次的活动必然有高端消费的需求,顶级酒店正是以上各种活动的理想场所,这成为海淀区建设一批五星级顶级酒店的必要性原因之一。那么,你建你的酒店,消费不消费那是我的事情,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为海淀区当回“托儿”,哪怕数据有些误差,也扛回“谎架子”,让海淀区建楼堂馆所的规划及早得到批准,如愿上马?或者干脆保持沉默,而北大偏偏要矢口否认,到底玩的什么心机?
不难看出,北大是有难言之隐的。此前北大体育教研部传来消息称,北大拟在未名湖畔修建一座高尔夫球练习台,供学校开设高尔夫球课以及课余开放使用,半年多了,不知建得怎么样?北大有钱,钱多得要专门修建高尔夫球场,恐怕外事接待费用也不止“万元为单位”吧?在清华、北大很有钱的同时,还有另一番情景,同样是大学却债台高筑,日子很难过。“2005年起,吉大每年要支付贷款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 ”吉林大学逼得无奈之时,只好发动向师生想出解决学校财务困难的救急之计。全国高校背负高额债务并非只有吉林大学一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就高校背负过多债务问题提出了批评。与这些负债累累的大学相比,北大岂不是一个坐拥家资的“大富豪”?
还应该看到,北大有钱的背后却是全国普遍存在的教育高负担。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据调查,有25.5%的学生表示“不愿再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可以说,高校收费标准已经逼近、在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我国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造就了“贫富悬殊”,“名校效应”又加剧了高额学费的负担。面对这样的恶性循环,不能不问,北大天生就是贵族大学?就该有钱,就该吃喝招待赶上一个省?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平民教育观”,政府应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上得起学。试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北大怎么敢承认自己富得流油呢?认可海淀区政府关于外事接待数据,岂不是往自己的脸上抹黑?
笔者觉得这事谁说了都不能算数。不妨请审计部门先将北大、清华的外事接待费用审清爽了,看看到底有多大的盘子,建一批五星级酒店是否有戏。(作者:梁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