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市场利益更要环境友好
严循东 2007年3月30日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与“和谐社会”是完全一致的。这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和解决市场利益问题和环境利益之间的正确处理。我们要市场利益更要环境友好。
在全世界追求经济发展的热潮之中,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普世价值,原因是市场发展与环境保护已经演变为一对严重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追求发展与环境的和谐,是我们时代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市场机制刺激人类天然的物欲,无需政府去促进,只需政府去肯定和规范。但社会和谐和环境保护却需要政府去促进和推行,在某种程度上遏制市场理性。从中国环境恶化的现状出发,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是正确的思想方向,有助于奠定环境社会文化基础,完善有关的环境制度。
世界各大文明多少都有环保的传统,而世界各类政治思想中也多少都有维护人与环境和谐的理念。然而,这些传统和理念并不构成今日环保运动的基础。保护环境的理念成为普世价值观,环境保护成为世界范围的运动,是全球化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市场竞争体系导致的。更确切地说,是市场竞争型的工业化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中国的环保情况比追赶先进国家的先进环保理念要复杂。自工业时代以来,人类财富的主要凝聚形式变成了制造业。各类服务业虽然创造大量产值,却是依托制造业而能生存的。中国工业化的任务依然沉重,半数的、数以亿计的人民还在依赖种植和养殖业生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速,社会迅速变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一方面,我国必须为今天和将来保护环境,而另一方面,我国也必须坚持高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方面,社会变迁要求相关问题的解决要制度化,而另一方面,社会变迁的速度与制度化的实际程度负相关。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动正在把我国塑造为初级制造业的“世界工厂”,而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思想者接受了世界性的“环境原教旨主义”思潮,把环境保守当作环境保护。因此,成本与收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际利益与本国利益,尽是些说不清的事情。远不是进口一个先进的思想所能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比较细致。
如果我们把环境问题分成生态和污染两大类,我们会发现前者的改变是文明进步的必然代价,而后者则是不能容忍的。环境污染直接杀戮今人与后人,为少数人的眼前利益而牺牲多数人的长远利益,所以必须不惜代价,坚决予以制止。国家成立环保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市场利益做斗争,制止气、土、水、声、光等环境污染。
制止市场利益导致的污染,关键在政府的自律和决心。市场中的权与利妨碍着环保执法,环保机构独立,直线领导,已成为一种大势所需,环保工作制约市场和行政的性质决定其必要性。
制止市场利益导致的污染,还在于教育我们的人民和行政主管,让大家懂得“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意识地去促进循环经济的实施。把环境保护列入长期的综合经济规划,这在今年的两会中已得到体现。但面对我国各项经济指标都能超额完成,但环保指标总也完不成这样的的问题。仍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环保与发展两者都要保证,这一点是肯定的。然而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体公民利益的和谐,维护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方面,而且这是高于市场利益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谨记:要市场利益更要环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