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青少年的“诚信之石”风化了?
2007-03-21


文章提交者:czycl1390 加帖在 原创评论【凯迪网络】kdnet.net


   叶传龙             

       
据人民日报3月20日报道,民革安徽省委一项调查表明,随着青少年年龄渐大,诚信出现负增长。
一个可怕的负增长!
是什么让青少年的“诚信之石”风化了?
家庭教育首当其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场所,在孩子小时做父母的可能都给他们讲过“狼来了”故事,这些故事如石头上刻的,烙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需要的已不再是故事,而是家长的言行。当孩子在校园拾到钱包交给老师,回来对家长说起,家长会说孩子傻气; 当孩子做好作业等着家长签字,坐在麻将桌上的家长或许会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于是孩子学会了假冒父母签字;当孩子与父母一起外出遇到红灯时父母并不会自觉停下、当在公共场所损坏了物品如果没人发现常会带着孩子溜之大吉……当孩子有了更为真实的诚信标本时,他们对诚信的理解也就更进了一步。
学校教育难辞其咎!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学生诚实守信是其基本职责,但也常出现职责之外的事:为了迎接普九检查,学校会布置学生临时抄写子虚乌有的作业;教师之间互相竞争,有老师怕成绩差的学生拖后腿,为了减轻压力,竟然瞒报学生数,不让那些差生参加考试; 学校召开学生参加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每班选出三五人,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对他们交待:我们班老师可没有在课堂上接电话啊,我们可没让你们买课外练习册啊……
社会环境推波助澜!社会上假烟假酒假货充斥,机关里假文凭假证件假政绩频现,生活中说假话搞诈骗比比皆是,我们似乎生活在了一个无处不假的社会。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对假已经习以为常,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在如此环境中,孩子诚信渐失,能怪他们吗?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在他看来,诚信是为人处世、社会交往、治国理财的根本。社会要文明,诚信是基石,如何不让青少年这块“诚信之石”再继续风化下去,不仅是做父母的任务,也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而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使命。
今后,我们要以青少年道德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让他们把诚信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作为一种思想来接受。在具体教育中,要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而建立起诚信社会、道德社会、和谐社会。
“不是锤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它启示我们,要注意研究教育方法,变枯燥说教为寓教于乐,寻求多样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育手段,引导青少年了解诚信、实践诚信、拥有诚信,让他们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以后的生活之中。这样,诚信与年龄负增长现象一定会得到彻底扭转。


(新闻背景:3月20日人民日报第11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7-03/20/content_12638754.htm)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