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小事连国事。新华社今天播发的《花钱买委屈,“窝囊”谁来解——代表委员热议百姓消费投诉十大热点》一稿,对当前在百姓生活消费领域中常见的一些“烦心事”曝了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让百姓生活得顺心,必须靠政府相关部门强化细节管理。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政府的责任。房屋欺诈、网上行骗、虚假广告、银行退卡难等这些“小事”,或许在某些政府管理部门看来,好像显得很琐碎。但这些问题牵涉千家万户,如不认真对待和解决,势必会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银行卡难退、飞机无故延误、垃圾短信无休止……这些令人“窝囊”的事情,在让百姓感到申诉无门的背后,凸显出了消费维权领域中的监管缺失。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各相关部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还缺乏应有重视,对消费者维权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的职能还不到位,甚至还存在管理空白。一些新的消费领域也缺乏应有的监管制度,相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细节决定成败。相关部门要从这些细微的管理环节入手,扭转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存在的不管不问、互相抵触、互不衔接的不正常现象,建立起快捷的联动执法监管机制,才能高效地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改变单个消费者无法以一己之力维护自己权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