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N年一遇”耳熟能详……
2007-03-13
2007年03月13日 来源:新华网山西、吉林频道  

    即使很多年以后,相信很多中国人仍会对2007年的“元宵节”记忆犹新。气温骤降、狂风暴雨、暴雪覆城、风暴潮惊涛拍岸……好莱坞著名灾难大片《后天》中的主要灾难场景,于今年元宵节前后,在中国各地得到了真实、全面、完整的呈现。

    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各地慢慢雪消雨停,但各级预警信号的解除,并不能消除这个“罕见的元宵节”在人们记忆深处造成的震撼。反思,才刚刚开始。

    “电影《后天》原来是部纪录片!”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由于大雪封路,吉林网友“珠儿”无奈只能在家上网,网络论坛“天涯社区”留下了她的一声感慨。

    在送走了56年来少见的温暖冬天之后,中国东北部旋即迎来了56年来最大的一场降雪,气温也随之骤降。“暖冬”之后是“冷春”,已足以让人们吃惊,然而,更让吃惊的还是2007年春天这场暴雪之大。这场罕见的大雪也因此迅速成为了这几天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这算什么,我妈活了52岁,她都说没见过这么大的雪!”来自沈阳的网友“E网情深”随后在“珠儿”后面如是跟贴。

    据中央气象台3月4日发布的信息显示,从元宵节前一天的3日夜里开始,北京、天津、河北东北部、辽宁中西部等地出现了56年来同期最大降雪,而稍稍向南的山东省,则被56年来同期最大的降雨横扫而过。

    “4日至5日,受江淮气旋影响,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两地区西部普降暴雪,最大降雪量达到49毫米,其中东宁降雪量达49毫米、绥芬河降雪量达46毫米、鸡东降雪量达37毫米。”

    “受北上发展的南方气旋和贝加尔湖强冷空气共同影响,4日至5日2时,吉林省普降暴雪,全省平均降雪量为22.1毫米,共有34个县市降了10毫米以上的暴雪,很多铁路被迫中断、高速公路全线封闭、机场所有航班均被延误。”

    “辽宁省在暴风雪期间受灾最为严重。4日中午,沈阳市皇姑区明廉农贸大厅3个拱形顶棚因暴雪积压全部坍塌,造成1人死亡、7人受伤;4日下午,锦州市古塔区敬业市场因暴雪坍塌,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全省有370多户贫困户的房屋倒塌、420多户房屋受损。”

    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许多身处“雪国”中的网友们不断地发布当地的的受灾信息,一些热心的网友甚至贴出了自己拍摄下来的照片。大雪压城、暴雪没膝、举步维艰、车辆抛锚,城市成了巨大的停车场……一副副令人震惊的照片、文字说明一时间引来网友惊呼无数。

    “《后天》原来是部记录片,一部提前播放的记录片!”一位网友这样评价。

    当“N年一遇”耳熟能详

    在几十年同期罕见的暴风雪肆虐在东北大地的同时,中国沿海海域遭遇了1969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风暴潮。

    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4日15时,大连地区降雨量在50毫米~60毫米之间,局部地区则出现了冻雨。陆地风力达到7级,阵风风力为8级,海面阵风风力达到11级。

    “呼啸的海浪不时冲过防浪堤,标志性的槐花形路灯如同麦穗般成片倾斜倒伏,成吨重的广告牌压向候车亭,路边汽车被掀翻一排,农地大棚成片被吹上天空。”大连的一位记者这样描述着狂风暴雨中的大连。

    而受风暴潮的影响,江苏省有559艘渔业船舶和约4360名渔民被困海上。交通部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一切措施,全力救助遇险船舶和人员。

    与此同时,一场同样少见的寒潮横扫南北。一夜之间,各地气温普遍下降10度以上。浙江等地的局部地区降幅甚至高达20度。各地气象台不得不连发大风及寒潮预警。“春天怎么比冬天还冷!”马路上时不时得可以听见人们发出这样的“对比式感叹”。

    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被称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针对新年伊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三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山西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苗爱梅指出,虽然具体形成原因各有不同,但都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发生的。另外,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目前全球正处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期。今后我国可能会遭遇更为极端、频繁的气象异常事件。

    事实上,近几年我国就是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重灾区。单是去年以来,强度百年一遇的台风“桑美”、渝、川等地出现的57年最严重的干旱、五十多年以来罕见的暖冬,加上近日发生的56年一遇的暴雪、风暴潮……各种“N年一遇”的极端天气在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人与自然友好,自然才与人友好”

    近日发生的一系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反思。

    有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各类历史少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愈加密集。除了最近华西罕见的高温干旱和超强台风“桑美”外,华北地区自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就发生过持续长达5年(1999年-2003年)的干旱少雨。华南地区2003年春季到2004年冬季也持续了两年的干旱少雨。2004年的“云娜”、2005年的“达维”,都曾是当时创纪录的登陆强台风,近3年来强台风的记录每年都刷新一次。

    2007年2月,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有一定影响,近年在中国发生的几次台风,就和全球气候变暖分不开。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更加频发,这已经成为了气象学界的共识。

    而联合国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则论证了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该委员会发表的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用语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也是这个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

    “这是老天爷的又一次提醒,只有人与自然友好,自然才会与人友好。”在网络各大论坛上,大多数网友认为,极端天气气候的频发是人们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恶果。“人要与环境友善,不然《后天》将很可能就在‘后天’成为现实!”

    山西社会科学院丁润萍研究员认为,这一次东北暴雪再一次说明了建立完善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系统,是预防、抵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模式系统、资料同化系统、观测系统,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天灾难免,人祸可避,”丁润萍还指出,为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避免“灾害”演变为“灾难”,各地各部门还应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科学防御、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取灾害信息,及时、全面掌握重大自然灾害演变规律,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此外,丁润萍还建议,要加强气候变化的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最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全民防灾减灾教育,提高、普及公民自救互救、防灾避险的应急意识和知识。(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