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大剧院夜景图。(图片来自: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
陈一舟
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官员日前表示,让普通市民百姓也能走进大剧院,享受到世界一流的设施,是建设大剧院的初衷,因此,每个剧院都设置了站席,据介绍,从几个到一二十个不等,从而为市民提供最为廉价的席位,票价可能是一二十元。(《新京报》3月11日)
让普通市民走进大剧院、享受世界一流设施的“初衷”,带来的仅仅是几个廉价的站席?!这则新闻,让人心里颇不是滋味——难道在倾公共财力建设而成的国家大剧院里,就只有几个老百姓站立的位置吗?
我们不能说国家大剧院的管理者们眼里没有普通市民,不管多少,在国家大剧院还是为普通百姓留下了立锥之地。但是,国家大剧院投入巨大,并受日后高昂的管理与维护成本所制约,剧院只能通过发售昂贵门票来避免陷入运营困境。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剧院只好在场内的过道或者其他空闲位置设立几个站席,来满足非富有群体的“观看需求”。
其实,站着看演出也没有什么,在艺术的感染下,买“站票”的普通人甚至有可能不会去“妒忌”那些舒舒服服坐着欣赏的有钱人。但是,区区几个站席实在是杯水车薪,门外众多买不起“坐票”又没买到“站票”的人将怎么办?花全体纳税人的钱建起的国家大剧院,却成为少数富有阶层的“专场”,大多数公众被拒之门外——这种状况,令人遗憾和叹息。
去年曾有媒体报道:在4月20日举行的中国剧《天鹅湖》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席刘忠德表示要弘扬高雅艺术,并指超女、超男活动是对艺术的玷污。但现实是,老百姓不是不想看高雅艺术,不是不想提高审美层次,主要是看不起。试想:豪华大剧院里的演出,门票动辄上百元甚至数百元,诸多“下里巴人”当然只有望门兴叹的份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走进大剧院观看芭蕾和话剧等节目,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需求。然而,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却一味追求世界一流,结果将大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成为事实上的“富人乐园”——这股浮躁的文化设施建设之风,该刹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