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息时报》3月6日报道,从今年2月开始,广州城区公共厕所基本实现全部免费。但记者在近日的巡城调查中发现,“公厕免费”深受广大市民欢迎,但免费后入厕人数激增,市民们抱怨:相比以前,有些厕所入厕时需排长队,而且厕所室内清理没有过去及时。
免费向公众开放公共厕所,无疑也是政府对基本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然而当公共厕所免费开放后,却反倒不如先前收费时期那样令公众满意,这就颇值得政府好好反省了。
大体上说,当初实行收费时如厕的是那些市民,现在享受免费如厕的也必然仍是那些市民。那么若要从市民“素质修养”的角度说事的话,市民们也绝不会因不掏钱如厕就使自己的“素质修养”蜕变下来,而故意不遵守基本的公共道德吧。因此,发生免费公厕不及先前的收费公厕容易如厕、免费公厕不及先前的收费公厕洁净、使用免费公厕时不及先前的收费公厕方便等现象,其责任并不在市民身上,而完全在于政府对免费公厕的管理存在问题。
无论是政府较之先前疏于管理也好,抑或政府的应对策略未能及时跟上也罢,据我看根子都缘于那个“费”字。就各地城市收费公厕的管理情况看,即便是承包式经营,政府部门也从中分得了可观的承包费。那么现在实行免费了,政府部门自然就失去了获利机会,于是就在管理的措施和力度上相对减弱了,在服务人员的配备及待遇上相对减少了,在必要的继续投入上相对降低了甚至取消了。这样,能不导致如厕的混乱、厕所的不洁、使用的不便么?
免费向公众开放城市公厕,虽然算不上是解决重大民生问题,但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缩影,因而由此也可检验出政府的民生态度。如果政府连这种最简单的民生问题都抱着应付态度,甚至在收费和投入问题上仍为部门利益所牵累,使表面上享受免费的公众却得不到保质保量的免费服务。我就以为,如此让公众“受罪”的免费服务,宁可不要也无妨。
收费就没问题,免费就有问题,这真是一个大大的问题。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