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西方真的不了解中国
2007-03-08

2007年03月08日
 
  美国《新闻周刊》3月12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题:中国的天没有坍塌 多年以来,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一直在思考:什么会使金融市场感到恐慌。战争、政变、物价飞涨、能源消耗、失控的房地产市场等因素似乎都没能做到。上周,我们得出了一个答案:中国。上海股票市场大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神经过敏。这反映出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同时也揭示了围绕着“中央帝国”的迷惑和不解。
  上海股市和中国总体经济之间几乎毫无联系。它并没承担起股票市场在美英所扮演的角色。过去若干年中,中国股市不断下跌,而中国经济却蓬勃发展。

  我们真的不了解中国,现在可能该是承认这一点的时候了。中国不符合我们对于一个国家如何实现增长的最基本的常识。秘鲁学者赫南多·德·索托曾令人信服地说过,财产权利的清晰和稳固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中国却是个例外,这个人类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拥有一个极不清晰、极其脆弱的财产权利体系;艾伦·格林斯潘曾说过,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关键。而中国是个例外,其法律体系不协调,执法不规则;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各地兜售的“华盛顿共识”认为,不能自由浮动的汇率体系会导致经济严重变形。中国拒绝了这一建议,却繁荣发展。中国是一个大谜团。

  这种悖论在政治领域更加突出。在研究了中国的政治体系后,学者们确信它不会长久。但是,中国的现政权几十年来却一直使关于其解体的预测落空。我们认为,中国人不喜欢他们的政府,但民意调查却给出相反的结果:80%的中国人支持现在的政治体系、81%的人对现政府持满意态度。也许被调查者没说实话,但这些数字在几次不同的调查中是一致的,而中国人也常表达对腐败、环境退化等的不满。公民对政府的感觉是由文化、历史和感情态度等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复杂混合体。美国人不理解这一点的原因是美国的民族主义是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

  有关北京政府脆弱不堪、不堪一击的说法很多,批评论调也极具才智。但是,考虑到中国面临的众多挑战,北京政府多年来都能讲究技巧地一一处理。它总能解决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推迟其他一些问题,躲开另一些。中国领导人成功地使2亿农民从农村迁到城市,并解决了国有企业倒闭引起的大规模下岗问题;周期性地放缓经济以防经济过热;为历史上最大、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建立计划,控制了高速增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满。举措并不完美,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很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可能会对现状满意。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中国几乎每十年就要经历一次混乱。但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享受着稳定和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最快速度的经济增长,中国在世界建立了一个全新而闪耀的形象。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或许也会为此感到自豪。▲

  (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伊文译)

    《环球时报》 (2007-03-06 第06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