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2月25日 来源:新华网
亦 菲
欢乐祥和的新春长假过去了,又到了上班时间。面对节后的各项工作,官员一上班都免不了有个孰先孰后、第一第二的问题。
摆在官员们节后上班“第一位”的工作是什么?来自权威媒体一则报道令人回味。2月23日截至18时,安徽阜阳站安全运送旅客5.1万人,同比增长20%。铁道部长刘志军专程赶至阜阳指挥有关部门应对第一个客流高峰。(见新华网2007年2月23日电)
消息告诉人们,铁道部长刘志军节后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想到了节后第一个客流高峰,第一个动作是赶赴华东最大的务工输出地——京九线阜阳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靠前指挥。尽管客流还在继续,但人们有理由相信,有着铁道部官员鲜明的“第一”意识和在第一线指挥的实干作风,节后客流高峰会平顺渡过。记者从铁道部春运办大屏幕上看到,春运客流重点地区南昌、成都、重庆、阜阳等地的售票大厅、进站上车人数都明显增加,但秩序井然。(见《中国青年报》2月24日)
由此想到官员节后上班的“第一”。一些地方官场多年的习俗告诉人们,一些机关部门节后上班第一动作往往是相互拜年,甲单位走访乙单位,丙单位宴请丁单位,上级领导向下属单位拜年。在某些地方官的心目中,一旦缺了相互拜年,或缺了向领导拜年就等于缺了“感情”,就会为日后工作添置障碍。因此,反映在一些地方基层官员意识中,尽管红头文件明令禁止机关互相拜年,私下却我行我素,互拜不止。这种过年的“余波”往往一直持续到元宵之后才慢慢消失。更为严重的是,机关上班节后忙于互拜,既会耽误正常的工作,还会因为在互拜中免不了公款吃请乃至送礼,又将助长不正之风。可见,节后官员脑中的“第一”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为官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为民服务宗旨的大问题。
铁道部长刘志军节后的“第一”,实质上是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民生是具体的,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节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民工要通过乘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重返工作岗位,就是民生重要的具体问题。身为铁道部长的刘志军等官员想到了节后第一个客流高峰,从而奔赴客流的集中点进行现场指挥。因此,他们节后的“第一”是与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工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第一”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关注民生是中央一再强调和率先垂范的重点。在春节期间,胡总书记在甘肃与人民群众共度节日时就强调“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温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也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各级地方官员不管是出于履行职责也好,还是执行中央的指示要求也罢,关注民生,客观上已成为执政者的“第一关注”,改善民生自然也成为“第一工作”。假若置当地民生问题不顾,置公众的愿望不理,把相互参拜视作“第一”,颠倒了“第一”与“第二”的次序,那就可以说是不合格的官员。
因此,节后上班该怎么实施“第一”,就像一道考题严肃地摆在了各级地方官员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