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注“太有才了”折射无聊文化
2007-02-23

  除夕夜,央视春晚赵本山、宋丹丹、牛群合演的小品《策划》直播还没结束,记者通过专业网站的域名查询服务系统就已发现,“太有才了”、“taiyoucaile”博客,“白云飘飘”、“baiyunpiaopiao”.com、net、cn域名都已分别被注册,共计10余个。上述域名注册者已经在考虑出售。“博客白云飘飘”注册者表示自己的心理价位是1万元,现在他每天接到两三个电话询问域名转让事宜。(据《新京报》2007年2月21日报道)
  
  网民纷纷抢注“太有才了”等域名,连续几日被众多媒体津津乐道。这使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来:小兔子在湖边玩耍,忽然湖中传来“咕咚”一声,这奇怪的声音把小兔子吓了一大跳。刚想去看个究竟,又听到“咕咚”一声,小兔子吓得撒腿就跑。路上碰见的小狗、小鸡问它为什么要跑,它边跑边说:“快跑,咕咚来了。”后来又碰到了山羊、老虎、野猪……于是一路上跟着跑的动物越来越多。
  
  由大家普遍感兴趣的一个文艺节目引发的这个社会现象,从新闻学的角度说,属于趣味新闻,有报道价值。但是,众多媒体都不厌其烦地津津乐道,多少有点像《“咕咚”来了》那个故事里的动物们。这种新闻炒作助长无聊文化。
  
  这里所说的无聊文化,虽然不是淫秽的,但是没有实际意义,更无积极意义。这种文化有着不浅的“底蕴”。一些人正事不足、闲事有余,恐怕可以视为这种文化“底蕴”的“反应”。
  
  无聊文化“底蕴”使一些人产生无聊心理,总喜欢想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总喜欢做一些毫无积极意义的事情。譬如,近年来,有人抢注“中央一套”、“凤凰卫士”、“春晚”、“爱戴”、“亮剑”等安全套商标,有人在网上发一些非常无聊图文,等等。
  
  对待无聊文化,我们应该持这样的看法:无益就是害。抢注“中央一套”、“春晚”等安全套商标,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果?难道不是对人们的一种淫意吗?也许有人会说,抢注“太有才了”没有消极意义吧?这要看怎么说,如果从冲淡无聊文化的角度说,对这种现象不可释放鼓励的信号。不鼓励就该不予理睬,而津津乐道势必产生鼓励效果。实际上,鼓励无聊文化,本身就是无聊文化。

来源:红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