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亦可融入主流
2007-02-19

 
  bbs.cctv.com       作者:小李飞的刀    时间:2007-02-17 09:50:03 

    
    据2月15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备受高考考生关注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开始在四川发行,按照大纲的要求,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很有可能被扣分。

  由于较之非网络语言更简洁生动,当下,网络语言正广泛传播。

  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几种,一种是纯粹的生造语言,日常语言在网络上完全被改变了用途,例如:“顶”(对网上论坛的帖子表示赞同,跟帖时用一个“顶”字表示支持)、“沙发”(第一个阅读网文的读者,用“沙发”表示自己是第一个,来得早坐在沙发上看,来得晚的网友就坐“板凳”了);第二种是用谐音字增加网络语言的趣味性,如“偶稀饭”(“我喜欢”);第三种是用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来代替文字,如GGMM(哥哥妹妹,拼音的第一个字母)、“Y”(为什么,是“Why”的英文省略)……

  笔者观察发现,越是青少年聚集的网络,生造、原创的网络语言越丰富、发达,而成人论坛与思想性强的博客网络里,这些“特色”的网络语言却极罕见。所以,网络语言的原创者们应该是青少年网民,他们创造并使用网络语言,一是觉得新奇,通过语言寻求异趣,二是方便省事,使更多的网民乐于接受。譬如说一个“顶”字,在网文后面出现,比“赞同”或“支持”不知有力量多少倍,它是在使用力量,将文章顶上去,如果没有人顶这篇网文,它就被新上传的文章淹没掉,首页上就看不见这篇他觉得好的文章了,所以就有人不断地“顶”。

  孩子们在网络上稍不留神创造出了生动美妙的网络经典语言来,我们的语言研究工作者们,对他们有多少研究?如果我们对他们有研究,并尊重他们网络文化原创,我们就会对其进行有效地引导,并对其进行适当地规范,而对真正有价值的新生网络语言,也可以通过专家论证、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使它成为纸面民族语言的一部分,使它不成为永久的网络“私生子”,游荡在网络空间里得不到自己的身份。

  与中国网络语言的非主流身份相映成趣的是,不久前,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在全球化大环境下,被中国人嘲笑为“洋泾浜”英语正强烈冲击着英语,中国语言还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一大批地道的中国话变成了英语新词汇,广东话的“饮茶”被老外直译为drinktea,《四书》被称为FourBooks,和平崛起成了peacefulrising.(2月15日《广州日报》)我们从这里看到的是,英语国家对“外来英语”的积极应对心态与方式。我们为什么不能公开承认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冲击呢?为什么不能吸收一些有价值的网络语言进入主流语言文字中使用呢?

  中国已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拥有一亿三千多万人口,受教育程度远高于其他民族,它就是第57个民族:“上网族”,我们要像尊重少数民族一样,尊重“上网族”的语言、习惯,如果在高考中出现阅卷教师看不懂的情形,我们要求考生一条就可以了:作文中如出现地方方言、外国语言或网络语言,请在文后用现代汉语注明,谢谢!(吴祚来)

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