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南方网 董宏达

又是一个把“情人节”变成“捉奸节”的报道。情人节是舶来品,即使东西方对情人的理解有所不同,也脱离不了一个“情”字。对中国人来说,情人节就是男女朋友、夫妻之间互相表达爱意的节日,应该把它当作维护婚姻稳定的节日。然而,当下情人节几乎成了“捉奸节”,岂不是坏了情人节的浪漫?岂不是让红玫瑰败色?
情人节前出差,究竟是女士、太太们的多疑,还是男人们心里有鬼,不涉及具体情况,恐怕谁也说不清。越是说不清越容易让人猜疑,于是,调查公司又增加了一项婚外情调查,且情人节前业务量激增,这更使情人节蒙上了阴影,也给家庭与婚姻的稳定亮出了“红灯”。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思想观念包括婚姻观念出现了空前的解放,过去曾被世人愤恨的“第三者插足”在一些人眼里已经不是问题,反倒成为爱的理由了。于是,有的女士、太太“红杏出墙”,有的男人“沾花惹草”。有的“爱情”已被“二奶”抢走,有的感情已与“新欢”建立。红杏出墙的蓝颜知己们正儿八经的成就了情人的大名。
另一方面,情人节已被一些心怀色胆者看作拥有了“泡妞”或者“被妞泡”的半公开调情机会。时日里,富豪贪官包“二奶”找小蜜,风流小蜜傍大款坐大奔住别墅,寻欢作乐自不必说,即使是没有建立家庭的大学生们,社会上也在鼓动他们情人节时租情人。于是,“男租女”或者“女租男”成为时尚,甚至“寡妇”成为某些网友眼中的稀缺资源,白领、蓝领统统上阵,“不图天长地久,只想曾经拥有”,是恶搞还是饥渴,笔者不得而知,但是这种怪现状已经足够惊爆眼球。情人节在一些人的眼里已异化为与“新欢”幽会的节日,讨“新欢”欢心的吉日,这能责备人们来“捉奸”吗?如此发展下去,2月13日成“二奶节”不也快了吗?
“情人节”变“捉奸节”,进而衍生出“二奶节”,除了与个人思想观念和生活作风相关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某些舆论的导向有直接关系。最典型的是恶搞风已经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对文化经典颠倒黑白的歪解,在社会上起到了极其恶劣的负面作用。比如,曾有一段时间,有人公开为西门庆喊冤,为潘金莲叫屈,认为好端端的一位娇柔美女嫁给了个“三寸丁”的武大郎,不红杏出墙找个情夫如何打发春光?以此标榜人性化。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情人成了性伴侣的代名词,于是,一夜情已经唤不起人们谈论的兴趣,换妻俱乐部在悄悄地秘密地产生。性交易虽在扫荡之列,仍有愈演愈烈之势。
“捉奸节”、“二奶节”,都是对情人节的亵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还情人节以本来面目,不仅仅是情侣间的事,也是纯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建立幸福美好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每个人都有这份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