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2月14日,今年流行不过节……
2007-02-14

2007年02月14日 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茆琛 王小磊   
 
    今年2月14日,“玫瑰红”把“中国红”抛在身后了——2007年的情人节比春节提前了4天来临。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玫瑰和巧克力兴趣十足。即便是在年轻人群之中,也有人不愿过情人节。他们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于节日的独特理解,甚至屡屡和反对者言辞交锋。他们被称为是“情人节的绝缘体”。
   
    有情何必非花钱? 

    情人节偏不透支花钱--在年年为礼品罄尽家底之后,一些人不胜其苦,逐渐成为情人节的“绝缘体”。

 “我们经常逛逛公园,去江边走走,不会刻意在哪一天过节。”今年24岁、家住重庆沙坪坝区的李易说。他把自己的“吝啬”之举公布在网络上,结果掌声和“拍砖声”同时响成一片。

    其实李易也曾经为情人节“大出血”过。在大学阶段,他曾经送过近千元的玫瑰花,也曾为女友买过一千六百元的苹果牌mp3,结果其后两个月都只得举债度日。文人气颇重的他把当时的拮据生活和曹雪芹相比:“我那两个月可谓是‘举家食粥酒常赊’。”

    如今他和女友都已经工作,但收入均不算高。在家长的支持下,他们刚咬牙买下了一套小户型,却没钱装修。半个月的工资换一把玫瑰,他们两人都觉得心疼。李易说,有一次他挥着锤子往墙上砸铁钉,好让女朋友挂镜子,当时就特别想攒下钱来装修,免得让女朋友再住毛坯房。

    在网络上,他赢得了不少支持者。连许多女网友也表示要效仿,让爱情不带金钱的味道。一位女网友说:“如果有人常常带我去看江景,我会觉得很浪漫的。”

    然而持反对意见者也不在少数。有人甚至辛辣地说,社会是现实的,你没钱还耍什么女朋友呢?

    记者问他担不担心将来感情出问题?他乐观地眨着小眼睛说:“日久见真情。”他不担心自己的江边之路会有泥泞。他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正在像他一样,逐渐学着去经营一份节俭的感情。

    国学热捧红“七夕”节

    近年来,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也被捧为了东方的情人聚首之日。一些年轻人在网上声明自己不过情人节,只过传统的“七夕”。

    在北京某家电视台工作的邱晓露就是其中之一。她常常以“木鱼花”为网名,发贴发文表示力挺“七夕”,坚决抵制“情人节”。在她看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要比玫瑰和巧克力浪漫得多。在“七夕”那一天,她表示自己常会在脚踝系上五色的彩线,一定要和男友去看看月亮,还要互赠一首诗。

    “我不喜欢情人节的商业炒作和伪民俗教唆。”她说,“我只过‘七夕’,我不认同照搬国外的某些文化和习俗。”

    不少网友认为她的观点有失偏颇。他们认为,“七夕”原本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是女儿乞求巧手能织之意,并无情人相会的规矩。如今把“七夕”当成东方情人节来过,本身便存在巨大的商业炒作因素。而且,“七夕”中饱含了牛郎织女两岸悬隔的伤心和无奈,怎能当成东方情人节?

    邱晓露则回应,节日内容是可以变更演绎的,就象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的内容也是逐渐演变而成。她表示,从前先辈们在元宵节时“人约黄昏后”,如今有谁会刻意在元宵节约会呢?

    她还表示,西方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是为了纪念瓦伦丁修士的去世之日,同样也是一个伤心的日子。在伤心的日子过节,正是为了表达铭记和怀念。

    网友们汹涌的“砖头”没把她拍服。对2月14日的情人节,她仍然继续保持“绝缘”。

     论时尚,“光棍节”更胜情人节

    “光棍节”的出现和流行,对于情人节可谓是一场幽默的颠覆。

    百度百科如是解释这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的节日:11月11日,是年轻人的一个另类节日,因为这一天的日期里有连续四个“1”的缘故,这个日子便被定为“光棍节”。它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产品之一。

    据了解,这一新出现不久的节日在网络上已具备相当的人气。在一家名为“核桃林”的bbs网站上,一些有关“光棍节”活动的帖子刚一发布,就立刻支持声一片,连“顶”到数百楼甚至上千楼。在天涯、西祠胡同等网络社区,有关“光棍节”聚会活动的消息比比皆是,内容也十分丰富。单身汉们通过网络在这一天召集聚会,唱着《单身情歌》或者《一辈子的孤单》等歌曲,甚至吃下代表“光棍”的四根油条,向情人节发出宣言:如今“光棍”也能过节了。

    实际上,参与“光棍节”的许多人并非真是“光棍”。很多年轻人并非单身,却宁愿不过情人节,转而到“光棍节”来凑一把热闹。

    专家认为,随着如今价值观的渐趋多元化,人们正逐渐地通过独立思考,对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作出不同的选择。年轻人喜欢颠覆传统,在情人节渐趋流行之后,他们往往会刻意反其道而行之,以示标新立异。另外,商家大力宣传情人节经济,灌输消费思想,也造成了一定的逆反心理。

    重庆社会科学院的钟瑶奇研究员则表示,如今的年轻人要想做一个情人节“绝缘体”并不容易,只要情侣中任何一方还想过节,另一方便往往只得屈从。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毕竟在情人节收到礼物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她还表示,在过去没有情人节的年代,人们照样可以有炽热的爱情;而近年来情人节逐渐流行,人们的感情反而变得普遍不稳固了。她认为,一个人重不重感情,和他是否热衷情人节并没有必然关系。(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