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之心期待“春晚”
2007-02-12

仲言
 
  2007年02月12日
  
 
  每年一度的央视版春节联欢晚会到了最后冲刺阶段,社会上又开始议论纷纷,有鼓励,有忧虑,更有期待。

  春晚,伴随着亿万中国人度过了25个充满了浓浓亲情和祝福的除夕之夜,让海内外中华儿女领略到国家的繁荣富强,也感受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巨大凝聚力。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已成了13亿中国人欢庆新年的新民俗,成为除夕守岁的一道文化风景。为了调制好国人每年必备的这道文化大餐,有关领导部门高度重视,调集各路精兵强将,从全台晚会的整体策划到每个节目的具体推敲,都经过严格筛选和精心打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文化选择日趋多样,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观众对春晚节目的要求越高,挑剔越多,编导的压力也就越大。因而,对于这一走过了25个春秋的品牌节目来说,目前最需要的是大家保持一份平常心。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社会习俗差异巨大,春晚作为一道国民共享的年夜饭,必须多方包容。过去一年的国家大事要有所回顾,各个地方、年龄、阶层观众的鉴赏需求要有所照顾,歌舞、戏曲、音乐和曲艺各门类要有所兼顾,这就自然加大了晚会编排的难度。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又不能不照顾多方面需求,春晚始终面临着众口难调而又必须尽可能适宜众人的两难境地。

  春晚受制于形式本身,场面不恢宏似乎寒碜,场面气派了又显得豪华;演出阵容不强不显大国风范,阵容过强又不易分出伯仲;节目不热闹似乎不够喜庆,热闹了则易受诟病;新节目上多了说不尊重经典,耳熟能详的作品多了又会说创新不够……春晚从初创到成熟经历了25个年头,每年都在力求突破,像不断增加的激情对话、原生态唱法、千手观音、俏夕阳、吉祥三宝等,已属不易。不尽如人意之处,可由其他个性化的晚会来弥补。如果一味追求时尚,也就难称春晚了。

  处在一个娱乐多元的时代,靠一台节目让举国兴奋、津津乐道的日子不会再有,事实上也没有任何节目能够让所有人满足。积蓄了一年的渴望期待在一台晚会中彻底释放,春晚承受不起如此重负。观众只有把心态放平和些,设身处地想想编导们不可为而为的难处,平心静气想想千家万户团聚时演职员付出的辛苦,就会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

  约定俗成的春晚,不能不看,看后又不满足,这就是近年不断重复的现实。其实,赞赏也好,批评也罢,无不印证着人们在关注春晚,印证着中国人需要这顿喜庆、祥和的文化“年夜饭”。春晚正在演变成一个文化仪式: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全家老少、亲朋好友其乐融融地聚集一堂,目光交汇在同一个舞台,分享着同一份欢乐,传递着同一声祝福。

  当然,充分的理解绝不意味着春晚可以止步不前。只有不断开拓思路、大胆创新,贴近实际、关注民生,才能追踪时代潮流、撷取生活浪花,创作出更多富有生命质感和艺术震撼力的优秀作品,力争把春晚办得好些、再好些。

  《人民论坛》、《人民时评》2006卷已出版。两册共60元。欲购者可汇款至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评论部。邮编:100733,邮资免付。

  《人民日报》 ( 2007-02-12 第04版 )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