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哲涵
2007年02月12日
●走,要让农民工走得顺顺畅畅;留,要把他们留得欢欢喜喜,让他们在高楼大厦间也能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增加他们对城市的感情和在城市生活的信心
左思右想,二哥一家放弃了回河南乡下过春节的打算。半年来,孩子们在北京职高读“厨师”,二哥去工地卖苦力,二嫂做家政。他们谋划着将来能支个饭铺,在城里一直呆下去——为了这个“理想”, 四口人节衣缩食,摸爬滚打,辛苦委屈自不必说。
快过年了,孩子们分外想念老家,可二哥还是决定留下。
“车票不好买。就是买到了,一来一回,半年的工钱就没了。再说春节期间北京特别缺保姆,你二嫂的工作还得干,等节后再找就难了。不回喽!不回喽!忍着。”
忍着,两个字道出了眼下农民工兄弟的两难心声。
留下难,难在许多城市并没有为农民工提供过节的便利条件,营造过节的温馨气氛——小摊小店关门歇业、副食品价格上涨、电影院游乐场票价不菲,一些服务场所歧视性的要求,更让他们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落寞孤独。
返乡难,难在几天几夜地排队买票,难在一路的拥挤与不安——揣着一年的辛苦钱,很多人在火车上不吃不喝,不敢睡觉也不敢上厕所。过度疲劳加上高度紧张,每年都有农民工在返乡途中精神失常的报道见诸媒体,着实让人心酸。更不用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节后还要再次经历站街找活儿的辛苦。
民工潮,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绕不开的课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聚集效应高,就业机会多,必然会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近年来,国家逐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定居的条件,有些地方已率先打破户籍限制,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制。总的来看,农民工“城市化”的脚步在提速,总有一天,他们可以像城市居民那样,合理安排假期,不再颠簸于“春运高峰”中。然而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在城市尚未做好“接纳”的准备之前,还需要社会各界、需要我们这些城里人对农民工的“两难”多些帮助,多些关怀。
报载,2月6日,北京市总工会组织了农民工专列,1260名农民工的车费由包工方埋单。江西、山东等7省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工只要在务工地将现金存入当地银行发行的借记卡,返乡后就可以在信用社凭卡支取现金。又闻,沈阳、黑龙江的一些企业,为了留农民工在城里过年,不仅给他们增发奖金,还组织“老乡联欢会”和救助困难家庭的慰问行动。这些做法应该大力提倡。
不仅企业和管理部门要行动起来,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挥洒汗水,节日里,他们更应该得到整个城市的真诚关怀,雇主们给小保姆加些薪水吧;餐馆老板也请服务员们吃顿大餐吧……
走,要让农民工走得顺顺畅畅,让他们回到家园故土,为接下来一年的勤苦汲取能量;留,要把他们留得欢欢喜喜,让他们在高楼大厦间,也能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增加他们对城市的感情和在城市生活的勇气。
二哥一张一张数着钞票。他想趁过节放假前去置办些简单的年货,还要给远方的老人们寄些钱,拮据和牵挂都写在他脸上。但无论如何,这将是他一家四口在北京过的第一个春节。城市,在享受他们的服务、给他们收获的同时,不知能否也给予他们留下来的信心?
《人民日报》 ( 2007-02-12 第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