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2月08日 来源:广州日报
年关逼近,农民工返乡潮一日高过一日,珠三角众多老板的忧虑也一日重于一日。他们担心过了年工人不再回来上班。一位老板无奈地说:“现在的珠三角已经不再是‘民工荒’了,变成了‘老板慌’。” (2月7日中新网)。
老板们的心慌是有依据的。去年春节前,许多中小规模的港资企业60%的工人返乡过春节。厂里规定大年初八正式开工,可过了正月十五仍有一半左右的工人没有回来。而且,过一个春节,工厂就会流失30%以上的工人。有此前车之鉴,老板们焉能不心慌?
员工过年后不返厂的现象,向企业老板透出了这样的信息:农民工就业的主动权不再是只掌握在企业老板的手里了。企业给农民工的待遇不高,安全生产的环境不好,缺乏对农民工的温情,农民工也能炒老板的鱿鱼了,他们可以重新选择老板,不需再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了。
可见,“老板慌”并非只是春节民俗惹的祸,而是企业潜在的劳资问题集中暴露的结果。企业如果站到员工的位置想,给予他们较高的待遇,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全的生产条件,员工怎会离企业而去呢?
年关“老板慌”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企业此时也应该反思。假如相关企业将自身问题找出来,并认真加以改进,年关的“老板慌”就不会出现了。(张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