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回馈的天使依然美丽
2007-02-07

  

接受回馈的天使依然美丽

宋宗合


  《公益时报》曾经对公众知晓捐赠免税的知识进行过一个抽样调查,结果有90%的人不知道捐赠免税为何物。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又联合发出了一个扩大公益机构免税资格的通知,该报对2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结果同样不容乐观,但是其中企业反映的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许多企业表示即使知道捐赠免税政策,尝试免税的动机却不积极。
  民政部门的官员曾经表示,行动力不足是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企业捐赠免税动机的不积极,同样是行动力不足的表现。
  那么企业为什么不愿意积极响应捐赠免税的激励机制呢?
  其实纵观中国企业捐赠的现状,不难发现“面子捐赠”占有企业捐赠的很大成分,这个面子,或因为一些公益机构的具有行政动员能力,企业无法拂去公益机构负责人曾是某领导的面子问题;或因为企业为了标明自己的捐赠动机纯粹,愿意表现出一种高姿态的捐赠行为,视捐赠免税为伤害企业“面子”的不良因素。这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击破了一些急切盼望中国公益事业崛起的人的心愿,单纯渴望税制的改变并不能使中国的捐赠出现突飞猛进的风潮。
  当然这也跟税制改革的不成熟有关。尽管《企业所得税法》呼之欲出,其中的捐赠免税比例提升振奋人心,具备捐赠免税资格的公益机构在扩面,但是免税程序的复杂还是让企业望而却步,一些小额捐赠干脆跳过了免税程序,使税收激励机制实效,企业渴望的服务型的税制特点还没有呈现出来。
  然而税制的改革毕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发展公益文化和培养公益氛围的角度来讲,企业对捐赠免税制度的认可程度也反映了企业公益文化的不足。
  人们向来习惯把“予者”称为善人,一个具备兼爱之心的企业和个人都配用“天使”这个称呼。他给予,同时也会收获,而其接受“受者”或者社会的回馈并不影响他的美丽和圣洁,尤其是理所当然的回馈,何况这回馈可以加增他扇动翅膀的动力,利于更多和更大范围的赠予。
  不妨把现在例行和即将推出的企业捐赠免税制度称为一种回馈,对承当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脊梁的企业“天使”的回馈。中国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社会使从事公益的NGO产生了急切的募捐梦想,他们太需要壮大公益事业瘦弱的身躯来扶贫助弱,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构成了一种压力。中国的企业“天使”还不能像有些人期望的西化标准来贡献太多的力量,“面子募捐”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企业“天使”飞行的速度,但是当有社会力量来扶助“天使”一把,使它享有支持动力的时候,“天使”不应一味陶醉在神圣和纯粹之中,而应该及时接续社会赐予的力量,让自己更好地循环飞行尽责施善。
  权利的本质不在于获知,不在于占有,而在于充分运用。如果一种激励制度无法变为被运用的权利,缺乏权利人的制度必然是一种僵死无效的制度。
  值得欣慰的捐赠免税制度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天使”应当充分享用这份激励,以正常的心态面对捐赠免税问题,不仅是利于公益循环的举动,也体现了企业文化科学化的努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