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基金:弱势群体的救命稻草
2007-02-07

2007年02月07日   星辰在线
 
  在弱势群体最需要时候,给他们一根救命稻草,稻草基金正是这样一种小而快、小而有力、小而覆盖面宽的援助方式……

  - 本报记者 宋 扬

  2006年7月29日凌晨1点钟,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的11户村民的住房突然起火,并且来势凶猛,村民们来不及抢救自己的财物,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多年置办的家当被付之一炬。早上9点钟,正当村民们发愁的时候,服务中心为每户送来了500元援助金和生活必需品,并组织安顿村民的住处,村民的当务之急得到了及时地解决。

  最迅速的救助机制

  现行的民政救助方式,主要是对规定对象实施定期救助,之外的临时救助需经过村、镇、区县三级上报审批往返,程序复杂,周期长。凌晨一点钟遭受火灾,早上9点就可以拿到援助金,为什么桂花村的村民可以享受如次的待遇呢?
  这一切都得益于稻草援助服务中心。“稻草”取意于救命稻草,即在群众受困的第一时间,给予及时有效的援助,使群众可以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稻草援助服务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界石镇扶贫济困援助金,这也是重庆市第一个民间援助组织。
  “农村需要救助的对象千差万别,常常表现为零星、分散。往往因突发事故急需救助,需要的钱可能不多,但对效率要求很高,需要快速救助,而常规的政府救助做不到这点。”原重庆市巴南区届石镇镇长,现巴南区宣传部副部长项斌向《公益时报》记者介绍,项斌正是稻草基金的倡议人之一。
  而民政部门的救助,从申请到审批往往程序繁琐,救助金到位速度迟缓。正是这些因素,促使界石镇探索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民间援助新机制,以便帮助常规救助体系保障不到的人。
  “在弱势群体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一根救命稻草,稻草基金正是这样一种小而快、小而有力、小而覆盖面宽的援助方式。”项斌说。
  稻草援助服务中心规定,凡是界石镇内居民,且属于现行民政救助体系之外,因穷、困、学、老、残、突发事故等形成的弱势群体,都是稻草基金的救助对象。
  方式灵活、审批简便、到位及时,成为稻草基金有别于常规救助的特点,也正是这些与众不同之处,是稻草基金的优势所在。
  “对突发事件的援助,往往当即兑现,其他援助原则上一日内兑现。”项斌说,“有求必应,当日援助”是稻草援助服务中心的宗旨。
  当天审批,确定申请人员是否有受救助资格,在于稻草基金的工作人员掌握的第一手情况。正像项斌说的那样,“是不是真的有困难,符不符合资格,工作人员都知道。”
  稻草援助服务中心在村和居委会设立服务站,由各村、居委会负责人和热心的、威信较高的村民组成,负责就近解困和对援助对象的信息收集,定期向服务中心反馈信息,以便确定援助对象。

  全透明的发放过程

  作为一个民间救助机制,资金成为稻草救助服务中心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
  “资金来源的民间形式是稻草基金的一个特征。”项斌说。援助中心成立至今,先后收到捐款40余万元,其中80%来源于民间——企业主捐赠占60%、其他社会各界及慈善机构捐赠占20%。
  稻草基金主要向企业主、农村致富能人、经济条件好的党员、干部、群众募款。而稻草基金的“就近捐赠”、“透明发放”等特点因为最大限度的满足捐赠者的愿望,得到了捐赠者的积极响应。
  虽然慈善事业现行的管理办法尚未规定乡镇一级拥有使用募捐资金的权限,但考虑到“就近安排”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稻草基金采用了这一方法。项斌介绍说,界石镇200余位企业主中,乐于就近捐赠的占90%以上。
  为了保证援助资金主体来去稳定有序,稻草基金实行捐助会员制。长年定期定额捐助的单位、个人和受助对象均纳入中心会员管理,分别成为捐助者会员和受助者会员。同时,地方财政按每年增长部分5%投入资金支持中心的运作,以保证援助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
  为了保证筹集的资金到达最需要的人手中,稻草服务中心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由11名主要救助者会员和3名机关干部组成的理事会是中心的决策机构,由2名热心慈善的企业家和1名机关干部组成的监事会监督中心的工作。稻草服务中心的执行机构是稻草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处理中心日常工作。办公室由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和镇民政干部组成。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定期通报、年终审计等措施,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发放。
  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人员组成保证了稻草服务中心的民间性。作为一个政府主导的民间救济机构,中心的工作不由政府部门一家管理,而由捐助者占多数的理事会决定。

  不只是一根救命稻草

  稻草援助中心从2005年成立至今,先后收到捐款40余万元,发放援助金13余万元,援助困难群众1200人次。
  稻草援助中心不只是村民危难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在对需要援助的弱势群体提供资金的同时,稻草服务中心也提供其他服务,包括灾害援助服务,科技、法律援助服务,劳动力就业培训服务,志愿者服务。
  中心多次义务进行科技、法律知识培训,法律咨询;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对城镇下岗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上岗就业;中心积极组建各种志愿者组织和农民协会,建立“乡亲帮乡亲”的合作互助方式。除资助个人,中心还曾资助由16名残疾人组成的“巴渝残疾人艺术团”,帮助残疾人自力更生。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表示,目前我国正倡导全民慈善,即通过在城市社区及农村村社发起慈善捐助,倡导全民参与。而“稻草援助基金”是基层探索慈善捐助的有效尝试,时机成熟后,将在全国推广。 
 
 来源:新浪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