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春节要过的“四关”
2007-01-30

王朝明
 
  2007年01月30日  
 
  春节素有“年关”之称。旧时穷苦百姓一到岁末通常要为催租逼债犯愁,过年当然就像“过关”。新社会已经没有这个问题。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年关”,需要我们格外谨慎。

  一为“礼”关。礼尚往来是传统美德,也是人之常情。礼不在多,有情则厚。文明健康的“礼”是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载体。在节日来临之际,源自纯洁真挚的亲情、友情、同志情、战友情,互致一声问候,相予一点馈赠,无可非议。但也有一些人,基于不正当的利益驱使,假礼尚往来之名,把“礼”变成了“敲门砖”、“铺路石”。这是对人间真情的亵渎,也是对文明礼俗的曲解,小则庸俗了人际关系,大则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的还违反了党纪国法。对如此之“礼”,当坚辞不受。

  二为“廉”关。“廉不廉,看过年”。包括春节在内的节日是党风廉政问题的易发多发期,诸如公款吃喝、公车出游、突击花钱、滥发钱物甚至聚众赌博等积弊流习,很容易在节日期间滋长蔓延。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尤其应该谨慎。佳节来临,一个“廉”字,是一面明镜,折射出人格素养的高低;是一道关口,鉴别着党性作风的优劣;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干部能否经受住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

  三为“俭”关。新春佳节,是团聚的日子。适当改善一下生活,简朴而不失热闹地举办必要的庆典活动,有助于营造节日气氛、丰富群众生活,有益于提升传统节日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也有利于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无谓的浪费应当反对。恒念物力维艰,常思成俭败奢,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借节日大肆挥霍、铺张浪费,既不合国人俭以养德、勤俭持家的圭臬良训,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小而言是败家,大而言是损公,有识之士当以之为耻。

  四为“安”关。年近了,学生放假、民工回家、在外的游子要返乡,大街小巷车水马龙,车站码头熙熙攘攘,交通出行压力陡增。过年了,爆竹烟花此落彼起,商场超市摩肩接踵,景区景点游人如织,公共安全令人关注。庆新春,矿井下的工人是否都回家吃上平安的饺子?餐桌上摆的是否都是“放心菜”?醉酒的司机是否都远离了方向盘?每一个岗位上的值守者是否都睁大了眼睛……这一桩桩、一件件,各级领导要注意,每个人也不可疏忽大意。

  有道是:礼廉俭安四注意,潜心笃行过年关,喜庆和谐又吉祥,千家万户得平安。

  《人民日报》 ( 2007-01-30 第04版 )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