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慈善组织:行动改变生存
2007-01-29

2007年01月21日 来源:新京报  

    读了最近新华社的“草根慈善组织在行动”的报道后,立即想接续这样的一句话:行动改变生存。

    几年前,我还是一名地方电台的主持人,曾创办了一档纯粹的公益节目《生命之河》,向受众倡导无偿献血。出乎意料的是,它影响了无数听到节目的人成了坚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所以,一点点的行动就可以带来改变,对自己,对他人。

    据中华环保联合会对全国NGO的调查,截至去年,全国已有2700多个正式注册成立的NGO组织;但正如新华社报道中所说,更多的自发草根组织或个人在行动。这是中国社会中最温暖的一股力量。

    他们活跃在环保、公共卫生、教育等领域,带来了令人感动的改变。

    最明显的改变,体现在逐渐重塑人们的诚信体系和价值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的诚信体系在解体,价值观也在偏离,在自我放逐中,人性最美好的部分仿佛变得无足轻重。但庆幸的是,人性的美好从来不曾遗失,只是隐藏在心底的一个地方,需要有人去轻轻点拨。草根组织因其能捕捉人们的需求:弱势群体的需求,也包括所谓强势群体的精神需求,所以他们行动起来,以桥梁的姿态,达成人与人彼此关爱的目标。

    还有一个改变,是社会事务的公众参与。作为公民,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社会的公共事务,草根组织就是这种改变的代表。但试问,我们对社会公共事务有多少参与热情,又有多少人正渐渐疏离公共生活?如果有一天,意外的灾难降临,一个对公共事务漠然的公民,如何能有坚强的信念应对。所以,我们应参与到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公共事务和生存改变中。

    而我体会到的最深刻的改变,是在弱势群体得到帮助这种直接改变后的延伸。

    但这种改变是微小的。草根组织的力量也是微小的。他们的行动也是微小的。在我国的台湾,仅仅是慈济会,就有250万的义工,在海啸发生后,他们甚至比政府还快地出现在了海啸过后满目疮痍的家园。所以,我们内地的草根组织,尽管有庞大的根系,但发出的新芽在风中摇曳得还远远不够。新华社的报道固然让我们感受到了希望,但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隐忧和更大的希冀。

    我发现,在报道中提到的草根组织,有一部分更确切地说,是个人的选择。比如,“顺其自然”“我想”等。从相关的媒体上,我也了解到他们的事迹,也被感动过,但他们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关乎个人的信仰和生活态度。其实,他们还可以感召更多的人,就如一棵草有了旺盛的活力,就可以和更多的草一起组织草坪、草场、甚至茫茫草原。

    如何把这样的个人价值推进到公共价值,推进到更正规的草根组织规范中?最重要的,是对草根组织更有力的鼓励和支持。在追求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散落在民间的各草根组织,可以形成合力去行动,所谓公众参与,就是需要公民先有参与的意识,同时能够获得参与意识成长的空间。如此一来,谁说他们不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有位学者曾说:“我所思考的,在我个人,是关于死亡;在身外的社会,是关于生命的健康成长。”而草根组织的行动,是关乎个人生命,更关乎社会生命的健康成长。(苏雨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