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看客“杀人”:拿什么拯救你?[图]
2007-01-26

2007年01月26日 来源:新华网海南/广西频道 

   “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是现在人们遇到“见死不救”事件时发出的最多感慨,一幕幕悲剧就常常发生在“看客”的众目睽睽之下,甚至最终迎来“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是国人自鲁迅《药》时代到现在都没进步反而更加冷漠了?还是我们的道德观念沦落了?抑或……?

    半个月前发生在海口的一则“看客杀人”新闻,被许多善良的人喻为“2007年的第一个沉重打击”,他们向全社会呼吁:请人人都为建设和谐的祖国大家庭献出一点爱心吧!千万不要再充当“杀人”的看客了!

资料图片

  喧嚣的场面,冷漠的看客

    善良的人们无法忘记这样令人十分痛心的一幕:1月9日上午11时20分,在温暖如春、百花争艳的海南,却发生了大煞风景的惨案。一名一时想不开的青年男子从海口一家医院9楼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据目击者说,从早上9点多该男子就爬上了窗口,在长达两个多小时内,他曾做了几个试图跳下的动作,后来显然是因为生的欲望上升,思想发生了动摇,没想到却引起楼下围观者的大声哄笑,更有人大声喊“要跳就快点跳!快点!”被激怒的男子用手指点楼下人群,口中不知说了什么,突然跳下……

    这则“跳楼自杀”新闻的主角明显已不是“跳楼者”,而是激怒跳楼者的“看客”了。海南媒体以最快的“反应”全程记录了该事件,国内众多媒体转载了这则新闻,从热点新闻排行榜单上看,网络媒体点击率也非常高。

    无独有偶,在七日前就有同样的场景在成都市出现过。1月2日上午9点刚过,一名年轻女子独坐在成都市的某家酒店6楼的窗台上,试图跳楼轻生。从该女子坐上窗台,直到被警方带离,楼下热闹非凡,大批围观者也是起哄声不断,谈笑声一片,围观者中也有人起哄着“哦哦,快跳”,还有人拿出手机来拍照摄像,甚至有人打电话催促朋友“快点过来看热闹”,“她哪里是在跳楼嘛,根本就是在作秀,要跳就不会等到警察来”,“就是嘛,要跳早跳了”,“她怎么还不跳啊?”……而在楼上,轻生女子的情绪变得越来越烦躁,数次做出要跳楼的姿势。这时,几名骑车路过的男子在观望几分钟后,竟嘻笑着说“假的”,然后还冲楼上大吼:“跳噻,跳嘛!”而在对面一栋民房的5楼上,一年轻男子还坐在窗口边弹吉他边唱边看。最后当女子被警方救下离开时,围观者中竟然阵阵嘘声响起,似乎轻生女被救让观众大失所望了!

    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2000年冬天,一位老者在北京街头因心脏病发作,瘫倒在路边,周围路人匆匆而过,但没有一个人询问其病情,或将其送往医院抢救,结果老人不治身亡……

    ——青海省15岁少年董生良乘坐长途班车从西宁市前往果洛藏族自治州,竟在所乘坐的长途班车上被人活活打死,当时车上乘客30余名,竟无一人伸出援手。

    ——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西路校区,一位名叫史芸的正值青春年华的女生,在校园里被其男友活活打死,现场至少有三四十名大学生围观,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

    ——还有更“夸张”的:沈阳一女子欲跳楼时,反应极快的小商贩甚至临时做起了望远镜生意,或是兜售矿泉水、饼干等,围观者居然坐着马扎拿着望远镜兴致勃勃地看起了“表演”。

资料图片

    对如此“看客”不能止于谴责

    发现轻生者的观众,不是千方百计地救人生命,却以跳楼者的绝望来取乐,甚至寻觅到了商机,这一则则冷漠的社会新闻让人看得毛骨悚然。对此,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人们纷纷发表评论,谴责声不绝于耳。

    网友鱼儿说:“这是比惨剧本身更令人沮丧和震惊的社会剪影”!

    “这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滑坡,人本精神的缺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让生活现实中的人们越来越缺乏同情心和怜悯”。

资料图片

    海口跳楼惨案发生时曾在现场的一网友说:我当时在场,看了一会。感觉大家都跟我一样好像是在看热闹,没有人着急,我们都认为他不会跳的。警察仍是漫不经心地在楼下指挥交通,消防员也是装装样子,连负责救死扶伤的医院也没有千方百计地采取抢救措施,哪怕是在地上铺上几床棉被或放个充气垫也好呀!

    对此,有位网友跟贴说:是“跳楼秀”太多了,大家都看得麻木了。

    网名“风云”的网友反驳道:跳楼根本就没有“秀”,每位跳楼者都有各自的原因,他们的犹豫或许就是在张望人间的希望。这就是社会的集体冷漠,从人群、媒体到国家机器,都成了冷漠的“看客”。

    一位论者透过上述现象分析到“人性本恶”,他认为,除了冷漠与疏离,更有潜藏于人性深处的“噬血本性”。

资料图片

    对此,社会学界却不这么理解。

    他们认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分析,所作出关于人性冷漠的解释过于简单了,对看客不能仅仅是无力的谴责,事实上在旁观人群的共同心态和行为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正是因为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旁观者可能更多的是在看其他观察者的反应。称为“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即“旁观者效应”。

    但是,当一个社会的同情心贫弱成为普遍现象时,无论这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结局都很可悲!

    拿什么拯救你:看客?

    一位网友呼吁:不要让看客的“冷漠”浸染到社会的角落,如果那样的话这个国家和社会将不会再有希望!

    人多力量散,既然“旁观者效应”是不良社会心理,尽管它可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那么就需要寻找途径“突破”。

    “强国必须强民,强民必须强智”。有网民认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人的价值观的改造却相对迟缓。社会变革的大潮中,传统不经意间在缓缓瓦解,而新的价值观尚待完善。这也是目前许多思想家呼吁构建社会文化,发展社会公德的原因。一位网民建议,人性教育应当从幼儿抓起,为官从政,办学经商,做任何事情,应守住人性的基点。

    “国家法律决不能也变成事实上的‘看客’”,一位法律工作者说,“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这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伦理,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正是国家的法定责任之一。所以法律介入实质上是一种“归位”,“冷漠”事件的屡屡发生,是到了应该采取法律层面的矫正手段的时候了。

    不少法律界相关人士建议,应当尽快出台一部在挽救跳楼轻生者时启用的“禁止围观跳楼法”,禁止看客干扰解救轻生者,为救援人员创造足够的时间与条件。

    与此同时,类似“跳楼”事件也考验一个城市公共职能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一位网民质疑,“海口的跳楼事件为什么事态从9点30分一直到11点20分,这个人的死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的不作为表现。”因此,政府应加强完善应急防御救助体系。

    新闻媒介更应该站在积极的角度来发布消息和引导社会舆论,大力宣传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先进事迹,大力倡导人人都为社会和谐争献爱心的新风尚,对冷漠无情的看客则应当象对待“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完)

———— 相关报道 ——

看客心态折射社会心理危机

      我以为看客的心态恰恰暴露了人性的弱点。首先那种对社会的冷漠,对生命的无视,以及对情感的淡化,还没有脱离原始社会沿袭下来的野蛮的生活习惯,以及封建社会中,民众没有形成国家和社会主人翁的意识,由于他们曾经大都是被统治阶级,处在社会最低层,从而使他们处于社会从属地位,处于一种对别人的感受置若罔闻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和习惯。其次,随着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潮泛滥,拜金主义已经严重影响了公民的道德素养。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总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私心态,处于一种对别人的生命和感受始终漠视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漠视他人生命的“看客”心态,实际上蕴藏着社会情感冷漠的巨大悲哀,更折射出社会心理危机。它不但严重腐蚀了人们的道德感,而且严重影响到两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我们在指责看客行为的同时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看客心态的成因,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使他们及早摆脱这种心态,提高人性的热度,促进社会温情的回归。
全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