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约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 "
年少时拜读米兰.昆德拉著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时,只是觉得主人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随着年龄的不断飞逝,有些其中的味道在我心中像扎了跟的大树,越长越深.记得一个初夏的早上,为了一个我在乎的"过去"写过一段这样的话:"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的的错误把握.虽然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按着各自的生活目标而努力,盲目的追求和进取心至少给了人生一个'重量'的感觉,使人生似乎变得有了意义和满足."随着这条短信的出发,自己也像是有了一种有意义的生命重量.专注的享受和建造着属于自己的生命重量.但每个目的却都有其本身的空虚,求名者无非镜花雪月,求财者无非身外之物.于是,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最终不过是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逃脱不了"媚俗"的命运.但当"追求"本身都值得怀疑时,便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支撑自我了,这便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包含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愤怒.
何为"媚俗"呢?昆德拉杂后来的很多次演讲中都引用了这个词语,指出这是以作态取悦大众的行为.是侵蚀人类心灵的普遍弱点,"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超人,强大得足以完全逃避媚俗或世俗."无论我们如何鄙视"世俗"或"媚俗",它都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昆得拉的理解任何人只要顾及到公众的存在,而不是依从本心行事,就不免陷入媚俗的泥沼.由于媚俗,人们往往会用整个社会意志代替个人意志;由于媚俗人们往往会扭曲自我价值判断以应和整体的价值取向.当整个价值判断体系完全失重所有的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无从判别时,对外界和内心的沉重抗击也就变得无从着落,变成了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是个特例独行的作家.他用叛逆的说法解释复杂的人生.
生活中"媚俗"的人物就在这种寻找意义和丧失个性中挣扎着,他们不堪重负;而那些反对媚俗者却也活得难过,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反对媚俗而无法根除媚俗,无法解释的历史又正在被确定地选择.以小说作不说之说,哑然中含有严酷的真理,雄辩中浮有华美心灵.困惑的目光触及到一个个辨证的难题,两疑的辩论,关于记忆和忘却,关于媚俗和抗俗,关于真切和虚幻,关于自由和责任,还有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