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强奸后:活着,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2007-01-23

 2007年01月23日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何桂山

女大学生网恋后失贞自杀家属欲追责男方称自愿
资料图片

    2006年12月13日下午5时,昆明女大学生高淇从7楼的宿舍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名已经报考中科院研究生的女孩子,在给父母的遗书中诉说自己两次遭到强奸,“我没有办法承受身心上受到的玷污,我走了”。 (1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女大学生无法忍受身心的玷污而跳楼,致其死亡的真正杀手是根深蒂固的女性贞操观。

  在女性的生命和贞操之间,国人历来重视贞操而忽视生命。不堪受辱而死可获得广泛的赞誉,强忍悲痛而生则受到社会的鄙视和唾弃,这种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遭受性侵犯的女性生不如死,往往不得不选择死亡。生命高于一切,在面对性侵犯而无力反抗时,女性应选择“宁辱勿死”的方式保存生命而不是“宁死勿辱”。对此,他人无权说三道四,女性也不必顾忌社会的看法,毕竟,生命属于自己,逝去将无可挽回。

  其实某些传统观念扼杀的又岂止女性,男性也是受害者。如听来颇显国人气节的“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类的话语。士到底是被辱好还是被杀强?三个典型例子就可以说明:一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一是司马迁受宫刑之事,一是韩信跨下之辱之事,三人受的都是奇耻大辱,若都死抱着“士可杀不可辱”的信条一死了之,又哪来“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又哪来流传千古的《史记》?又哪来名载史册的韩大将军?所以,在面对无可奈何的侮辱时,保存生命才是适当之策,然后为社会作贡献,成就大事业,这才是真气节、真胸怀、真气魄。

  观念杀人无形,陈腐观念杀人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关新闻

  • ·昆明一大四女生跳下宿舍 留遗书称曾两次被强奸

      “是什么使她选择用最不理智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高淇之死令人扼腕叹息。有人说,如此传统、狭隘的“贞节观”似与日渐开放和多元的校园氛围格格不入。还有人认为,在面对性侵犯、意外怀孕时,高淇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危机处理意识之弱,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
       抛去关于“强奸”的是非争议,更多的人开始向近乎瘫痪的大学性教育和心理教育追问。
  •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赵白帆分析说:“从高淇的遗书和给老师的信中,可以看出她对性的认识趋于保守,认为‘逾越了界限就是肮脏的、受辱的’。”[全文]

  • ·关于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和心理问题

  需知:心理危机,是每一个、每一群人,都可能遇到的,如果他(们)被置于某种特殊的境况中的话。那完全是正常的、甚至可以预期的,就象气候变化可能让人感冒一样。譬如:士兵从战场上下来、尤其是参与了平民杀戮,就完全可能遭遇心理危机(就象越战后和最近的美国军队中所发生的那样)。一场灾难后,那些丧失了亲人的家属,可能会有心理危机(所以国家防灾系统中需要加入心理安抚这一子系统)。工作中受到了压力、挫折,人也可能会有心理危机(所以美国一些公司在医疗福利中专业有心理医疗一块)。[详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