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偶像迷乱志向:尖子生为何倾心“花花公子”
2007-01-22

 
2007年01月22日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记者 曾曦   
 
    元旦前夕,南昌市第三中学一篇学生作文《我的理想》引起社会关注。这篇作文透露的思想在学生和青少年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记者在对江西近年发生的几起因为关于理想引发的事件调查后了解到,理想的迷失正在部分青少年群体中引发社会价值和道德观念的深层变化。社会学家呼吁,如果因为教育缺位而无法在青少年群体中建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想与道德体系,可能出现“垮掉的一个群体”。

 

资料图片

    我的理想就是做个“花花公子”

    南昌市第三中学是江西省级优秀重点中学。去年12月,该中学初二年级重点班的一名学生在《我的理想》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花花公子,开着名车抱着美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文中还对这种生活进行了畅想和描述。

    该班语文老师告诉记者,这篇作文在班上朗读后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全班60名学生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赞成或支持。几天后,这篇《我的理想》作文内容在当地媒体公布后,在社会和家长中产生很大反响,并在南昌市的不少学校展开讨论。

    记者了解到,引起当地社会关注的不仅是作文内容本身,而是发生在江西省级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的学生身上。因为这些学生是全省的“尖子学生”,学校对他们的教育理念就是:你们是一代人的精华,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我的理想》是几乎每个学生都写过的作文。曾经许多人的理想都具有崇高意义。从伟人到科学家和英雄,这些目标人物的思想和情操一直在影响着人们的一生。现在,这些榜样人物在学生中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力了。”该班语文老师对记者说。

    记者在南昌市的几所普通中学采访时,多名老师坦言自己任教的班级里,传统的理想在学生中已没有多少价值。还有部分学生谈及理想时一脸迷茫,根本不知道今后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娱乐偶像崇拜正在带来理想迷失

    偶像流行的环境,正在被大家认为社会也已经进入了“娱乐为王”的年代。记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中调查采访时发现,受偶像流行的影响,传统意义的理想已经在不少学生心中失落,一些曾经影响过一代或几代人的榜样人物,很难激发起青少年的崇敬之情。传统的榜样人物大多正在被流行的娱乐偶像人物所替代。

资料图片


    近期,网上出现网络恶搞英雄人物热。譬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原因被篡改成了连长在炸药包上涂满了胶水、黄继光奋不顾身堵枪眼被说成是因为不小心被石头绊倒等等。不少学生对此类网络恶搞英雄人物兴趣盎然,对事业或道德偶像却表示不屑。一些曾经有着崇高意义理想的学生,也开始随波逐流在这种大环境中改变。

    不久前,江西彭泽县曾经发生一起家庭悲剧。身为中学教师的父亲汤忠德因为正在上初三的女儿迷恋一档选秀的电视节目,争执之下将女儿掐死。据汤忠德向公安机关陈述,在他的教育下,女儿曾经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好孩子,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立志做一名科学家。但自从迷恋娱乐偶像后,就转而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偶像歌手,并开始放松学习。他因此才失望至极,失手掐死女儿。

    记者了解到,不少学生正在被一夜成名的名利思想诱惑着。有些学生认为,学习好坏已没有意义。教科书上弘扬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标准正在被“愉快的娱乐”取代。

    他们为何要成为“花花公子”?

    围绕尖子生立志成为“花花公子”的理想信念问题,在南昌市学生中波及广泛。不少学生以日记、博客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感想;一些学生还直接给媒体投稿,发表自己的观点。南昌市第101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张某认为:这是学校和社会理想教育的缺失。

    这位张同学说:“追本溯源,我以为,‘想当个花花公子’的那位同学未必全错,不能把责任完全压到他头上。荒唐梦想也有滋生的温床。青少年原本都有许多美丽的梦想。当医生、当科学家、当教师、当工程师……这些让人向往的职业,曾经引发青春的火花,指导青少年在人生旅途上朝气蓬勃走好每一步。但是,当影视剧里那些‘花花公子’的镜头泛滥成灾的时候,当一些报刊上这个‘星’那个‘超’的八卦新闻多如牛毛的时候,潜移默化中,花季少年、豆蔻少女的理想之花犹如遭到风吹雨打又霜摧,渐次枯萎凋零,有的开始妄想那些美丽而不现实的生活,以为做‘花花公子’实惠、合算。而老师成天讲解题目,高喊‘分数’,高喊‘上重点高中’、‘考名牌大学’,就是不讲或很少讲人格、理想。既然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不到位,现在就不能去责怪孩子没有理想,甚至批评当‘花花公子’的理想太荒谬。”

    理想的失落与偶像的流行正在引发青少年社会价值和道德观念的深层变化。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担忧。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教授说,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做“花花公子”这样的理想看起来也许很正常,但是这样的现象一旦成为主流,就会成为一个影响深远,关乎社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情。一个“娱乐为王”的年代必定是一个名利暴涨、功利为上的年代,这可能导致社会理想的整体失落,甚至出现“垮掉的一代”。

    因此,王东林等专家认为,学校应该在学生和青少年群体中建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想与道德体系。同时呼吁,对担当偶像“制造者”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应该创造出一批能真正寓教于乐的好作品、好榜样,使并使之深入青少年的内心,帮助他们建构健康的人生理想。(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