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待业期”延长宜疏不宜堵
2007-01-22

2007年01月17日  来源:红网

漫画:性之惑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统计数字显示,中国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的提前趋势显著,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年龄的提前,使青年的初恋年龄也随之提前。而与之不相称的是,青年的初婚年龄却逐渐推后,这样的变化使青年的“性待业期”延长。(1月16日《北京晚报》)
    
    所谓“性待业期”,指的是从性成熟开始到结婚这一段时间,也有专家称之为“待婚期”。人口学研究表明,20世纪的100年间,每过25年少男少女的性成熟提前1年,上个世纪初性成熟是十六七岁,世纪末的时候已经提前到十二三岁。目前,人们的“性待业期”已达到10年甚至更长。有资料显示,“性待业期”越长,不稳定因素越多,非婚同居增多就是伴随着“性待业期”的延长而出现的社会现象之一。
    
    “性待业期”延长,与国人性观念的日趋开放不无关系。近年来,人们不再谈“性”色变,社会对性取向已比较通融,法律也接受了“只要是自愿的性,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一观点(当然不包括性买卖)。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非婚性行为、多性伴、不洁性行为也日渐呈上升趋势,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在偷食“禁果”。来自湖南长沙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同意婚前性行为,超过30%的人认为可以有多个性伙伴或婚外情。
    
    “性待业期”的延长也暴露了我国性健康教育的严重滞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中国家庭忌讳谈“性”,父亲缺乏对男孩作有关“性”的沟通和教育,许多母亲仅指导女儿处理月经,多数学校偶尔开展的性教育大多仅限于“容易讲的生理卫生”,很少讲性美学、人类性的发展历史,给人一种“禁欲”的错觉。有资料显示,当前少男少女们的性知识80%以上是来自于书报杂志、影视作品和电脑网络;11%来自别人的谈论;从老师处获取的仅占3%;听父母讲的更是寥寥无几。
    
    由于获得科学的性知识的渠道不畅通,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未婚男女无论是偷偷阅读“违禁读物”,或是懵懵懂懂地自学传统教科书《生理卫生》的某些章节,或是通过一些扭曲的途径看黄色录像、色情网站,或者暗中“摸索”大胆“实践”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与我们干巴巴地讲解生理解剖不同,美国的性教育注意把心理和生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法国的中学生每学期都有几次专门的机会,向卫生老师咨询性问题,而且老师保证对外保密。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比采取强制的禁止方法效果更好。
    
    由是观之,“性待业期”的延长不是“病理”,也不是“洪水猛兽”。但如果不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会向“性焦虑”、“性抑郁”、“性变态”等病理状态发展,引发“性罪错”、“性暴力”、“性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变“堵”为“疏”,联手设置“防火墙”。我们的传媒在这方面应该多给予正面引导,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让有性暗示的文章、画面泛滥;社会、学校、家庭要理直气壮地普及性知识,宣传性健康,减少性诱惑,畅通性心理疏导渠道;当事人也可通过参加文体活动、交朋友、多选择几项业余爱好、寄情于工作等,来达到“自然自控”的目的。
    
    如此齐抓共管,少男少女们才能健康、安全地度过“性待业期”,并最终“着陆”在幸福的婚姻家庭中![高福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