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保卫最后一块艺术净土?[一]
2007-01-17

中国摄影:保卫最后一块艺术净土?
2007-1-11 10:28:21  新京报

  翁乃强的作品《回放》,描述1967年长安街上的宣传画。带有强烈中国符号的作品颇受西方的追捧,业界人士担心西方交易商偏好观念性作品会误导中国摄影。

宋朝的作品《矿民》之一。

常河的观念作品《玻璃盒子》之三。

  ■沙龙人物

  摄影评论家鲍昆、刘树勇 连州摄影节总主持杨小彦 摄影师王征

  第二届连州摄影节上月落下帷幕,这次的摄影节再次请来了国内外重量级的摄影界人士,有不少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在这次活动中被国外摄影评论家和画廊经理人看中,达成不少交易。但这次市场化的会面却在国内的摄影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震荡。不少摄影界人士表示非常担心,偏好观念性作品的西方交易商可能会误导中国纪实摄影师盲目走向市场歧途,当然,更多评论家还是非常渴望中国能够建立自己的市场和批判体系,他们希望刚刚开始受到市场“青睐”的摄影净土能避免美术界二十年艰苦发展中外红内紫的老路。

  见面会:正常还是反常?

  ●的确感觉很多人很尴尬。

  ●美术界没有这种形式的见面会。

  刘树勇:我跟一些摄影师接触,的确感觉很多人很尴尬。这次的连州摄影节交易会主办方也没说清楚,有种很强的错位感。说是见面会,可很多人感觉像是采购会,但又不是广交会,后来发现原来就是西方人过来找东西,付了钱就拿走了东西这么简单。

  现在中国影像回报很大问题就是媒体。很多摄影作品在国外可以通过媒体受益,发一组照片可以在法国生活大半年,但在中国还不行,一张照片60块钱通过图片网站卖,媒体拿一半,我拿一半,成本都收不回来,大家穷怕了,通过见面会这种形式大家就看到,作为艺术品的影像购买价值非常高,这方面就产生了诉求。

  我听说大多数摄影师会迅速转向拍受市场欢迎的照片,因为很多人在询问好卖的照片怎么拍,比如实验性等国外比较认可的东西。说白了中国摄影界就变成了一个加工厂,你订货,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加工什么。

  王征:这次被选中的有当代艺术家,也有一些纪实摄影师。无论怎么讲,这种给等待成功,尤其是在西方成功的摄影师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假如说这100个展览真的能在西方做出来的话,能够扩大中国摄影在西方的影响。但是从隐形讲,面对西方市场的时候,这种供求双方直接接触的方式,中国的策展人和中间商,实际上话语权被削弱了。

  杨小彦:我了解鲍德温(休斯顿电影节主席)是在为2008年休斯顿摄影节的中国主题展览寻找内容,而这种方式对他比较好,可以很快找到大量的中国摄影师。我惟一能给摄影界传达的新信息是,美术界没有这种形式的见面会。我把这些事跟美术界的人说,他们都笑起来,觉得这种方式很奇怪。他们没有这种见面会。

  中国摄影:重走美术界外红内紫老路?

  ●资本的过度积累让艺术成了一具尸体

  ●这两年艺术界弥漫着一股疯狂走市场的气息。

  王征:实际上从市场角度来讲,过去的买办还不如我们现在和西方的直接接触。很多摄影师包括我们,在国外做的展览都是国外的策展人带出去的。美术界这种现象更多。艺术品都是先到威尼斯双年展、卡赛尔文献展,谁要攻进去以后,那以后就身价倍增,攻到最后就是威尼斯双年展也设了中国专场。

  但另一方面,在这种过程之后,当代美术圈的艺术家开始重复自己的劳动,有的艺术家表示画得都快吐了,这可能是为了商业上的发展,但其文化上的贡献也越来越弱,这也是我们当代美术界一些批评家特别痛苦的一点。栗宪庭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资本的过度积累让艺术成了一具尸体。因此这在文化、艺术价值等层面上都还是有问题的。摄影界是不是也必须遵循美术界由外到内,外红内紫的这个过程?

  杨小彦:中国的美术市场西方人的进入只是其中一股力量,所以当代艺术发展起来的状况要比人们想象的更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不过回头看1992年,中国的绘画市场刚开启的时候有多么困难?当时几千块钱就可以买一幅油画,那些惨状我是历历在目。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