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道德感强易患送礼焦虑症[图]
2007-01-12
来源:北京科技报
元旦刚过,春节也就在眼前,节日的气息越来越浓了。在我国这样的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已是传统,而现在这样的时候,更是走亲访友、馈赠礼物的好时机,但有些人因为送礼却患上了失眠头痛等一些身体不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小叶在公司干的是销售,眼看年节就要到了,大家纷纷都在给上司送礼,自己该送些什么呢?很多客户也需要在年节打点,为他们选购礼物更是一个麻烦事儿。为了能让上司和客户满意,让自己新的一年工作顺利,小叶绞尽脑汁,深恐稍微出了差错而导致误会和麻烦。太贵的送不起,太便宜的又拿不出手,什么人喜欢什么样的礼物……一想到这些问题,小叶就容易引发失眠,逢年过节害头痛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像小叶这样烦恼着的人们不在少数,很多人平时工作生活都很顺利,到了本该休息的节日期间,应酬往来的礼数反而成为了他们最大的负担,由此引发的失眠、头痛、坐立不安、紧张、情绪容易激动和低落等问题,这些症状基本上都是由于心理波动而引发的生理反应,如果程度严重的话就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的产生。
这种焦虑被称作“送礼综合征”,在过节期间非常重视应酬的人群中很容易发作,程度有轻有重。那么,这种症状的产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应对自如,而有的人就深受其苦?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焦虑?本报记者采访了河北省第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主任崔利军和北京阳光华仁心理咨询中心的刘京梅咨询师,为因为送礼而烦恼着的人们解除疑惑。
送礼的目的性成为焦虑的罪魁祸首
两位专家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人们在礼物上赋予了过强的目的性,希望通过礼物来达到某种目标,比如说获得某种具体成果,来增进原本疏远的感情等。
崔利军主任在解释“送礼综合征”的病理原因时认为,通过送礼来实现目标,这本身是一个过程。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人始终处在一个应激的状态中,轻微的应激状态可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让原本不擅长或者不习惯送礼和应酬的人变得机警和应对敏捷。但是长时间处于这个应激状态,人的目标始终达不到,或者说始终不能顺利完成送礼这个行为,过度分泌的肾上腺素就会导致神经中枢疲劳,反映到生理上就是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失眠多梦,饮食紊乱等等,女性还会出现月经失调等症状。特别是送礼的对象如果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而周围的环境给人造成“不送不行”的感觉,兼之挑选和构思的时间一长,就会给人的精神造成很大压力,形成焦虑。
节日作为一年中特别的日子,已经打乱一个人平时的工作生活节奏,人的规律一旦被打破,对压力的承受能力相应就会缩小,所以一些在平时可以应对的问题,在这种繁忙的时候也会造成麻烦,“送礼综合征”在节日期间的高发也是顺理成章的。
道德洁癖人群最容易成为受害者
但是“送礼”这个行为是我国传统中由来已久的,为什么它会对一些人造成精神压力,而对另外一些人则不会呢?刘京梅咨询师和崔利军主任都指出,对“送礼”产生抗拒感,道德感相对强烈的人最容易遭遇这种焦虑。
一般来讲,焦虑等问题易在内向人群中发生,不擅交际、应对能力差的人在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时会感到紧张,心理素质好的人可以将这种危机在形成焦虑前化解。但是如果面对的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克服紧张的难度就会相应增大。
比如以个案中的小叶为例,他对“给上司送礼”这种事情在潜意识中是有一定抵触情绪的,这种送礼有别于亲朋好友中的增进情谊,中间搀杂了很多其它的要素,“送礼”成了人际关系的代表,因此在购买时就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已经超出了礼物本身应该承载的社会意义,还包含了与同事竞争,给自己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等要素。肩负着如此重任的“送”的行为,消耗了个人巨大的精力,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之中,焦虑也就产生了。
因此,“送礼”的焦虑实际上反映的是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焦虑,不肯随大流,总是处在违背自己意愿状态中的送礼人,如果因此影响睡眠和饮食规律,以及情绪波动厉害的话,请注意了,两位专家的办法也许能让你摆脱这种困境。
心理妙招
如何摆脱送礼噩梦
针对“送礼综合征”两位专家共同给出了一些小建议:
1.有意识地改变个人看问题的方式
不要人际一出现问题就归结于礼没送到,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强迫自己改变习惯和道德原则。如果所在的位置特殊,因为工作不适的原因,经过努力仍然不能适应,就要考虑换个环境,削足适履对身体的影响要远比工作和薪水重要;
2.寻找周围的支持
在你值得信任的亲朋好友中间吐吐苦水,把你遭遇到的困境和烦恼都讲出来,你会发现有很多人跟你有一样的遭遇,他们也会痛陈自己的不幸经历,同病相怜的人群之间的交流,可以大大缓解焦虑的产生。
3.通过移情缓解焦虑
如果焦虑只是短期症状,程度也比较轻微,可以从事一些休闲娱乐活动进行移情,或者有意从事一些放松的训练,在导致紧张的送礼行为发生前听听轻音乐,或者参加增进交际能力的心理班,在令你紧张的送礼对象面前把对方假想成自己的亲友等等。
4.专业心理咨询
当焦虑无论如何也不能缓解,并且出现程度较重的失眠、激动、沮丧等症状时,可以考虑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以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少量抗焦虑药,稳定一下情绪,不要让节日和送礼的功利性因素影响你的生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星云大师的一生,以佛法惠众生,诠释
净空法师:堕地狱后没有真正利益众生
净空法师:遭受的毁谤、侮辱、障碍、
净空法师:你要是迷了,假相是主人,
净空法师:只有“真心”才是万德万能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星云大师的一生,以佛法惠众生,诠
净空法师:堕地狱后没有真正利益众
净空法师:遭受的毁谤、侮辱、障碍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