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低价”就业的无奈
2007-01-10

 来源:新华网海南、宁夏、吉林频道 记者 周慧敏 艾福梅 王昊飞    

   大学生就业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峰期,在如潮的各大招聘会现场,出现了很多不寻常的现象,大学毕业生为了争取一份工作,大大降低身价,或者不敢询问薪水,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在熙熙攘攘的就业大军中,大学生这样做到底是一种值得赞扬的理性,还是一种无奈之举?

   大学毕业生纷纷“低身价”就业

    日前,北京举办了2007届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双选会,北京某高校的毕业生小赵在应聘北京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销售岗位时,报出了仅仅1000元的“身价”。

    记者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专场招聘会上了解到,大多数毕业生表示与前几年的毕业生相比,他们现在对薪水不敢有太高期望,一两千就可以了。

    除北京外,广州、上海等地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也纷纷降低对薪水的期望值,起点月薪降至1500元至2000元左右。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和新闻学院的研究生小徐表示,她在参加招聘会时干脆就不问薪水。小徐说,她现在只希望找到一份工作,最好能够解决北京户口,至于工资几许、福利如何暂时都不敢要求。

    “现在应聘的大学生很少直接问薪水了。”一位招聘人员的话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如今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困境”。 

    国家人事部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的413万大学毕业生增加了82万人。

    就业压力大、就业难困扰着曾经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面对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高校毕业生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应聘时都不敢对薪水有什么期望或者干脆不问薪水。更有甚者,由于一时没找到工作,竟选择“零工资”就业。 

   大学生何以问“薪”有“愧”

    从曾经的“张口要价”到“应聘不问薪水”再到“零工资”就业,有人评价说这是当今大学生求职趋于理性化的表现。然而,“应聘不问薪水”或者“零工资”就业,真的是一种理性吗?

    “求职问薪”本是大学生应聘求职时的合理权力,是用人单位与应聘者签订双方协议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曾几何时,大学毕业生们很勇敢地向招聘单位提出自己对薪水的期望值,而且“身价”不菲。然而,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却是问“薪”有“愧”。

    作为“就业压力大”的产物,低身价就业、应聘不问薪水在大学生自己眼中,更多的是找工作难的无奈。

    首都师范大学两课教研部研究生小李告诉记者,今年的就业形势格外严峻,仅北京毕业生就近20万。刚开始找工作时,他对薪水还有一定的期望值,但是跑了几场招聘会后发现找一份工作如此之难。“为了早点把自己‘卖’出去,现在也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标准。”小李说。

    很多毕业生表示,他们其实也很关心薪水的问题,但是害怕给招聘单位留下功利的印象而丧失机会。

    然而,也有一些单位指出,他们很欣赏能够对薪水提出一定期望的学生,薪金是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如果学生不主动问薪水或者回答对薪水的期望值时表现很“谦虚”,反而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吉林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高校扩招造成毕业生激增,必然会使大学生就业产生浮躁心理,使其急切地在毕业后寻找一份工作以求稳定,而不问薪水高低。

    大学生求职应合理“要价”

    大学毕业生应聘问薪并不等同“漫天要价”,也更不是“眼高手低”,这是他们充分认识自己后的一种合理“要价”。

    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认为,大学生设定薪水期望值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合理诉求。既然大学生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那么大学生就应该享有选择的权利,不能因为就业压力大,为求得一份工作就自我贬值,否则“双向选择”就变成了用人单位的“单向选择”。

    近年来,高校教育收费逐年增长,大学生的教育投入着实不菲。大学生低身价就业现象的出现,让“读书无用论”再度重提,一方面造成高校学生浮躁心理,有的甚至开始怀疑上大学是否是最佳选择;另一方面“低身价”就业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变相抹煞。如果大学生们“低身价”就业,他们的价值从何体现?应得的权益如何维护?    

    而且,从人之常情来看,一个人就业首要目的就是挣钱谋生,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就意味着要开始独立生存,甚至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任,不问薪水显然是一种违背常理的行为。

    长春某高校学生辅导员魏之光认为,就业压力虽然确实很大,但是大学生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充分认识自身价值,使之在求职中得以体现,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薪水。大学毕业生有权利说出自己的期望值,也应该争取自身的权益,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要价”,切莫“贱卖”了自己,陷入大学生“恶性竞争”的怪圈。(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