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与《过年了,想起毛主席的新年献词》一文相对应,也为了通过自己的文学检查,特意起了这样的题目。此前,笔者就预料过,又到“两节”时,又是“禁止”、“通知”层层多发期。这些,也在前些年《中秋禁收月饼否?》、《廉关与年关》以及今年《圣诞节:在且看美国人如何防治节日病》的贴文中详细论述过,现在,只就日前“禁止用公款拜年”这一媒体流行词作一评论。据媒体介绍,有关部门日前就廉洁过“两节”发了通知,通知明确禁止用公款拜年。一些读者读罢不禁哑然失笑:难道拜年时,送红包的与收红包的,都要声明一下或询问一下是否是公款,或者当场能查验出是不是公款?人民币可没有分公与私分别印刷的哟!
禁止用公款拜年,私款拜年就行吗? 可这话也没有这么说,因为,谁只要是当个官儿、或者在党政机关、司法部门和事业单位,都知道不可收受下属、所管业户以及有可能影响公务、司法公正的人送的红包。特别是官员,只禁了个公款拜年,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说,我这是私人的钱,我们之间是正常的人情往来、礼尚往来,是中国千年流行的拜年的风俗习惯。
禁止用公款拜年的通知年年下,要么是反映了官员们的不长记性。重要的事儿他老是会忘了的,这要么是年纪太大了,许多事左耳进便右耳出,记不住。但是,现在各地换届以后,都强调年轻化、而且事实上官员都很年轻,怎么可能如此健忘呢?再说,被查处的前任的、身边的、系统内与系统外的,本乡、本县、本省的与外省的,媒体上披露的这些贪官,不说是天天有,也会是月月有。因此,事实上,不得收红包与贪官与下属因为“拜年”而结识、而成小圈子、而买官卖官最终导致行贿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而入狱和走向断头台的。你想,现在在台上的官员,怎么就会轻易地忘了呢?怎么就每年几次过节都要组织来提醒呢?
连用公款拜年这样的事儿都要发文禁止,其实最本质的是证明了一些官员的无耻!无耻的人就会满嘴的仁义道德,就得靠作假作秀来伪装起来。但是,人啊,岂能无耻,何况官员乎?我们老一辈革命家陈毅曾有诗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明羞耻、知荣辱,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欧阳修认为:不知耻者,无所不为。耻,即孟子所说的“羞恶之心”,人有羞恶之心,才是做人之本。在古人心中,知耻是衡量君子与小人的基本标志,也是“人禽之别”的标志。康有为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龚自珍说:“士皆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王充以“鬻智干禄”为耻而自甘清贫;颜真卿、文天祥以“折节”为耻故能威武不屈而成仁成义;包拯、海瑞以贪贿徇私为耻,故能公廉爱民;岳飞以靖康之耻未雪为耻,故能决心“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
然而在今天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羞耻淡化,荣辱颠倒的现象。有的人信仰缺失,良知泯灭,有的人对“拜年”现象麻木不仁,因而,只能是年年发文,年年冷眼旁观,更有的把这年年发文当成是广告:今年过节不拜年,拜年就别用公款等等。你想想,一个人如果羞耻不分,甚至以耻为荣,那么小则偷鸡摸狗弄虚作假,大则杀人放火,作奸犯科,什么事儿不敢做?那当然得年年发禁令了。但年年发禁令,就会让群众失望,而失望就意味着灰心,而灰心就意味着“哀莫大于心死”。
清代思想家顾炎武诗曰:人生富贵如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人若有羞耻感,便会以此衡量自身的言行,并加强修养,谨言慎行,还能使人有自责、自省、自戒、自律、自重、自勉。为官知羞,就会不辱使命,为人知羞,不辱人格。我想,我若是一个官员,我会为年年下这样的禁令而感到羞耻,感到无地自容!把我们当成啥了,为啥要年年下,信不过咱。信不过你就查嘛!查出谁让谁身败名裂嘛!
过年了,想起温总理引用过的哲学家康德说的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项上灿烂的星空。我想,绝大多数官员们若都头顶三尺青天,表明自己是有道德的,不是无耻的,那么,还用得着年年“禁止用公款拜年”吗?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