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2006-12-30

    上个世纪,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当别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脚下时,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近日,95岁的季羡林面对记者关于人生的询问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想得开”,“内心要和谐”。

  和谐的心灵似海,平和博大,不拒点滴,自清自洁。“海纳风行,不凝不滞。”人心如大海,是一种整体素质,一种品行情操,一种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与激烈竞争,难免心浮气躁,理智平和地对待社会,胸襟宽阔、舒坦适然、大度宽容、超越自我,才有静心,才有和谐,才有自由。

  和谐的心灵如山,目击千里,远见卓识,劈难斩困,刚正不阿。内心拥有山的能量,难不倒,苦不倒,穷不倒,夸不倒,诱不倒。如山的心灵靠调解矛盾实现,靠战胜逆境形成,靠攻克困难达到。人的内心如山,要有一种胜人者力、自强者强的境界。对待个人所处的地位、待遇、环境泰然处之,即使在拼搏中遭遇摔跤,仍不气馁,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面对艰苦与挫折,需要的是宽阔的内心,山一样的品格。相信生命的每一天都会雨过天晴,阳光灿烂。

  人的心灵像根,深扎沃土,广吸养分,默默贡献。“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草木之根在于识时辨节,应发而生,不分土色,开辟新境,“根柢盘深,枝叶峻茂。”“根”的拓新观念、奉献精神、机遇意识也是一颗丰富的心灵的要素。

  人生在世,是活得亮丽、温暖踏实、富有创造性,还是活得阴暗、冷漠、呆板、一事无成;是创造奋进,默默奉献,还是甘于平庸,沉湎幻想?“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强调人的内心平和,并不排斥追求拓展。探求出快乐,奋进去忧郁。不使自己的生命错过一次美丽的花期,才能远离失落烦恼,活得自在,活得饱满,活得幸福,活出人生价值。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