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教育,你满意不满意?
2006-12-29

袁新文

  谈2006年的教育问题,人们既有不少满意,也有一些不满意。

  实施“两免一补”,西部农村5000万学生的学杂费被免除;推进西部“两基攻坚”,绝大多数边远地区的孩子走进校园;修订《义务教育法》,使免费义务教育用法律确立下来;实行代偿机制,为在基层服务3年的大学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从年初到年末,一系列推动教育公平的利好政策令人振奋和温暖,一声声迈向教育公平的足音清晰而坚定。

  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公平社会,教育公平可以说是基本的起点公平。“自古读书须缴费,而今上学不花钞。”西部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心声,生动地反映了他们对“两免一补”政策的赞许,折射出百姓对教育公平的满意。

  “中国政法大学是面向全国的政法大学,招生名额分配对全国各地应一视同仁”。该校招生计划首次按各省人口比例确定,被人们称为“解决招生地域不平衡问题的有益尝试”,“推进招生改革的大胆创新”。

  也应看到,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中,上学难、上学贵仍是我们面对的现实,直接影响着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今年全国8省市组织的5000份问卷调查显示,“上学贵”在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中仍居前列,成为百姓肩头的一个忧虑。

  教育乱收费引起百姓不满。国家发改委曝光了西安美术学院等全国8所学校违规收费2270万元;河南省实验中学因违规收费1.76亿元被查处;北方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违规收费被公之于众。由此看来,治理教育乱收费须标本兼治,决不可手软。

  校园事故频发令人痛心。江西土塘中学拥挤踩踏事件和黑龙江双城市非法校车坠桥翻车事故发生不久,山西省蒲县一教学点发生中毒悲剧,6名小学生的生命被无情夺走。尽管中央三令五申、高度重视学校安全,而学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却接连不断。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必须下大力加强学校管理,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更安全。

  尽管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2006又走过坚实的一年。

  《人民日报》 ( 2006-12-28 第13版 )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