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8日 来源:东方早报
张艺谋又来了,这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在美国首映之前在电视台上做的广告画面。广告中还特别说明,这是曾经拍摄《英雄》、《十面埋伏》的导演的又一个大制作。在美国的华人,如今每年都在主流的电视、电影舞台上看到来自中国的大制作电影,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感。这部电影将在22日正式在美国影院院线放映,而从14日起,已选择在一些影院首映。笔者获得了首先观看的机会,满心希望又一部中国电影可以打进好莱坞,更希望它能够获得一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机会。
不过看了之后,觉得前景不容乐观。15日的金球奖揭晓,由外国记者协会组成的评委,并没有让这部电影和张艺谋的另一部送展影片《千里走单骑》获得提名机会,而金球奖是影艺界公认的奥斯卡金像奖的风向球。看来,要想进入奥斯卡,还真是前途未定,甚或凶多吉少。
确如以前的报道所称,《黄金甲》这部电影场面之大,制作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当你在观看的时候,也确实会被这种场面震撼。在武打场面中,张氏也确实花了很大的工夫,刀刀精湛,招招致命。但是,当你离开影院后,想想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什么内涵和沉淀,很遗憾,我认真地回味了一番,还想不出什么。
《黄金甲》的故事情节从经典话剧《雷雨》中来,这首先就决定了原创性的缺乏。在人物的塑造上,也缺乏真正打动人的细节描写。实际上,张艺谋的电影几乎已经有了一种张氏模式———颜色艳丽,画面的处理以视觉的对比和感观的震撼力量为主,从《红高粱》到《英雄》、《十面埋伏》莫不如此。我跟一些美国人谈起张氏以前的电影,他们总是以画面美和色彩艳丽开始,但是究竟在其中传达了一种什么信息,就很难讨论下去了。张氏电影的模式,老美已经开始习惯了,而正由于这种习惯,反而使一个常识挡在张艺谋的面前:艺术是贵在创新的。以一种观众期待的风格和语素来诠释一个传统的中国故事,会有多少新意呢?这也正是金球奖没有将这部电影列为提名的原因之一吧。
中国电影人以前拍摄电影的投资常常捉襟见肘,跟好莱坞的大制作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这引得中国电影人常常感叹自己的投资不如人家,一部电影的投资还不如好莱坞电影投资的一个零头,假我以千万投资,也能拍出好莱坞大片一样的影片。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崛起,今天,大投资的电影也开始了,著名导演在拍摄电影中的投资渐渐不成问题。从去年的《无极》到今年的《黄金甲》,其投资规模都堪与好莱坞大投资电影相当。但是根本问题还是电影的核心:一个故事,一个打动人的生活中的故事。在这点上,中国电影的奥斯卡情结取代了真正的核心。
可以说,中国优秀导演具备了获奥斯卡奖的艺术才能和技术,但是在选择题材和价值判断方面常常由于要瞄准国际奖项而功亏一篑。2001年,李安以《卧虎藏龙》一片中精湛的中国武术、优美的画面、无比真实的细节,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奖。一时间,中国功夫热随着《卧虎藏龙》一片传遍美国的大街小巷,这部电影的台词和故事甚至深入到美国的学校中成为中文教材。中国内地电影人恰在此时也掀起拍摄功夫片的热潮,张艺谋从《英雄》到《十面埋伏》,虽求问鼎奥斯卡,却总是失之交臂,其中原因很值得玩味。
中国功夫片前有李小龙,后有成龙、李安,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样式,张艺谋、陈凯歌的功夫片固然有青出于蓝之誉,但是艺术这样东西贵在创新,连番轰炸的功夫片不仅使作为奥斯卡评委的老外们看了缺少新意,就是我这个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功夫片的纯中国观众看了,也觉得有审美疲劳之感。更何况奥斯卡的评价标准并不完全讲究热闹、武打,或者是色彩的艳丽,它最注重的是表现本民族的内在心灵、细腻的生活内容以及道德伦理的冲突,观前几届奥斯卡外语片得奖影片,莫不是这个路子。
不过,我发现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却是一个另类。它用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叙述了一段父子之间的感情,很能打动人,但去年由于没有送奥斯卡而没有入围。虽然今年金像奖落选,我相信在奥斯卡评选中却有可能进入最佳外语片角逐。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想和愿望而已。(吴琦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