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王 铎的博客
马季去了。他给我留下的非常经典的一段相声,就是《友谊颂》。我是听着《友谊颂》认识马季的,当然同时也认识了唐杰忠。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就再想听听马季的下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段子,结果一直没有等到。现在,马季一走,就知道永远也等不到了。
其实也值,一个人,一生能有一首歌、一段曲、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书,或者说是一个相声段子留下来,令人难忘,也是不易做到的。从这种意义上说,马季已经攀上了相声艺术的顶峰。
但是,马季的一生,又是一个真正令人哭笑不得的一生!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在变革,文化也在变革,一切都在变革!马季前半生所形成的一些相声演绎规则,到了他的后半生,也已经完全失效。这时相声滑坡了,马季困惑了,相声演员也几乎要做鸟兽散了。于是,马季在规劝弟子的同时,也时不时地出来讲话,也做广告了。在人们的心目中,马季好像是不甘寂寞,他要重新打造相声界的新秩序,使相声艺术重新崛起。可是,人们也很清楚,仅仅凭着一个马季,仅仅凭着一帮徒子徒孙是救不了相声艺术的。这就使事物重新回又到了它的本源。那么,相声的本源是什么呢?原来,相声不属于谁,也不属于哪一帮人。谁放弃了相声创作,相声就会放弃谁!
现在,中国之所以没有相声,或者说是还没有脍炙人口的相声,原因之一就是说相声的不会写相声。再说得单刀直入一点,就是这些说相声的大多没有文化,或文化程度不高。举个例子说,马季的灵堂可谓布置的很庄重肃穆,还挂了一副挽联,道是:“几十年一代风流笑洒人间鞠躬尽瘁,一刹时巨星殒落魂牵万众地动天悲。”现在且不说这挽联做得好与不好,是不是能够全面概括马季的一生,单说这挂挽联,就挂反了、挂错了!上联和下联让这帮马季的徒子徒孙给挂颠倒了!就凭这一点,相声还会是你们的吗,我看不会!
所以,我想写出这样一种推测,即以下的“马季给中国相声留下的十大命题”:
1、相声从此开始改朝换代了。
2、相声期待着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
3、相声大师一定会从民间突然崛起。
4、中国相声走进了真正的低谷。
5、相声的封建时代(师徒相传)已经结束了!
6、相声题材面临着捕捉新的时代、新的生活。
7、说相声的,不能是死皮赖脸的人,而应当是脸上有戏的人,像侯宝林一样。
8、相声的通俗,不等于低俗、粗俗;相声的高雅同样也不等于大喊大叫、说大道理。
9、相声应该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应该有自己的阵地,自己的艺术团体。
10、相声与广播、与电视手段的完美结合,才是相声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