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警语——九品略辩
2006-12-23
净土一门虽广摄诸根,咸登不退,而见佛久近,闻法大小,证果、授记迟速,不啻天渊悬绝。《大本经》略分三辈,不及《观经》九品为详。总而论之:上品以解悟为本;中品以戒善为本;下品纯恶无善,惟临终遇善友,一念信心,灭罪往生。

  析而计之:上上生者,所谓“读诵大乘”,则宗说俱通;“修行六念”,则行解相应。故弹指即生,见佛闻法,悟无生忍,须臾历事十方诸佛,亲蒙授记。僧如远公、智者,俗如刘遗民、杨无为辈,足以当之。

  上中生者,虽未及读诵大乘,而能解第一义,是于己躬亦有悟入,而行证未逮上上生者。故经宿华开见佛,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皆说甚深第一义谛。七日于阿耨菩提,得不退转。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

  上下生者,虽未有悟入,而亦发无上道心,自欲明见本性,卒未遂志,以求生者。七日见佛,三七日始闻妙法。经三小劫,住欢喜地。
  中上生者,乃在家净信男女,持戒求生者。临终见佛往生,莲华寻开,闻说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以戒力专故,华开证果甚速。以未发无上道心故,所闻但四谛,所证但小果耳。

  中中生者,乃出家男女,持戒求生者。曰“一日一夜持沙弥戒”、“持具足戒”者,显戒法殊胜,虽最促犹生,何况久持。然出家戒行精专,亦生中上,在家暂持斋戒,亦生中中,可互通也。临终见佛往生,七日华开闻法,得须陀洹果。经半劫,成阿罗汉。

  中下生者,亦在俗男女,素未归向三宝,而天资仁孝,进道有阶,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即获往生。七日见二大菩萨闻法,得须陀洹果。过十小劫,成阿罗汉。

  下上生者,乃在俗恶人,临终遇善知识,教称佛名,灭罪往生。七七日①华开,见二大士,说甚深十二部经,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得入初地。

  下中生者,乃出家破戒恶人,临终遇善知识,称佛说法,一念往生。六劫华开,见二大士,闻大乘甚深经典,发无上道心。

  下下生者,五逆十恶极恶之辈,兼僧俗二类,临终遇善知识,教称佛名,十念往生。十二劫华开,二大士为说诸法实相,即发菩提之心。后二生未言登地时数者,亦如下上生,发无上道心后十小劫也。

  中三品虽以戒善求生,自度心坚,度他行缺,故终得大乘,而须暂登小果。下三品虽系极恶凡夫,以闻二大士说甚深法,即能发无上心,虽经多劫,直入圣位。然则一念大小,顿越权乘小果,一生精进,远超多劫。华胎大小迟速之间,发心策行者,当审所从事矣。

  悟后求生者,藉极乐境缘,结习易断,三昧易修,速成忍力,度诸众生也。未悟求生者,为亲近弥陀,易于见性,永明所谓“但见阿弥陀,何愁不开悟”是也。禅、净二门,各宜专务,不必兼修。但彼此相非,深昧佛旨。参禅者,无论悟与未悟,但获往生,皆跻上品。修净者,虽五逆十恶,忏悔犹预下生。而必曰“不谤大乘”,则谤者不生,可知矣。先悟后生者,如巨帆遇彼顺风。念佛谤禅者,如败种植乎腴壤。其优劣之相,得失之关,诚不可不辨也。

  ----------------------
  ①《卍续藏》本“七七日”作“七日”,今据《观无量寿佛经》改。

  转自:清凉书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