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林
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级某位男生,当众虐杀一只三个月大的流浪猫,而后坦然回到自习室继续读书。此事一经报道,舆论哗然。其实类似事件早已层出不穷。去年冬季,复旦大学某研究生曾先后杀死几十只流浪猫;今年3月,媒体又报道“高跟鞋踩猫事件”。某个事例或许纯属偶然,但诸多事例却揭示着某种实质。如果回忆清华学子“伤熊事件”,再关注前段时间小区流浪狗数量增加的情形,或许是反思国人生命价值观的时候了。我们正面临着生命价值观的严重社会危机。
猫和熊的生命自不能与人的生命同日而语,但毕竟同属于动物,保持着共性,更需和谐共处。当其他动物危及人类生存时,我们自应采取保护措施。但在虐杀流浪猫事件中,加害者或许只是为了展现人类的优越,或许只是为了排遣生活、学习压力,或许只是为了展现自己的“专业技能”……总之,动物无伤于人类生存利益时,人却施加暴力并坦然待之,这种生活态度实在匪夷所思。
媒体近年曾报道过多起轰动性的事件。供应商在鸡饲料中放入苏丹红添加剂,食品加工者使用工业原料加工熟食,火锅店用回收油加工火锅食品,制药厂疏于药品生产管理,煤矿要求矿工冒险施工作业,如此等等。饲料供应商、食品加工者和火锅店何尝不知道伪劣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制药厂何尝不知道伪劣药品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煤矿企业何尝不知道矿工生命的弥足珍贵,但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准则竟被弃之脑后。在我看来,这些看似无关的事件,都透着相同本质,许多人根本就没有把生命当回事儿。
何以漠视生命?有人将其归结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但商人莫不以追求低成本、高利润为目标,却未见哪个国家存在如此普遍的恶劣行径。有人将漠视生命归结为教育问题。但尊重生命本是最基本和最朴素的社会观念,绝非借由学历教育所能建立起来。将学生屡伤动物归结为教育的失败,或者言过其实,或者难着边际。还有人将漠视生命归结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言外之意,伤害动物只是用来排遣压力。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确实存在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的问题,但我们也有许多健康的减压方式。而舍弃健康方式,以摧残生命来排遣自我压力,本身显示着某种病态。在多起虐杀流浪猫事件中,当事人身份很特别。据报道,“高跟鞋踩猫事件”当事人就是医生,此次虐杀流浪猫的北大学子就是医学部学生,他未来或许也是医生。如果医生漠视生命,或会将患者逐出医院,或会随意手术而不顾患者死活,不可能担当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或许诸多事件纯属巧合,或许医生真的需要体验某种残酷,但所有这些理由都无法释解我心中关于生命价值观的疑团。国人喜欢吃海鲜,餐馆也乐于把活蹦乱跳的海鲜呈现在食客面前,有的饭店还会提供醉虾等新鲜食品。食客们很是享受这些鲜活食品带来的快乐,甚至热衷于醉虾在口中蠕动、跳跃的感觉。我无意挑战传统饮食文化,但必须承认,韩国狗肉、日本寿司、东南亚的各式海鲜,这种传统饮食存在相当的残酷性。有位澳洲朋友很喜欢中国饮食,但却拒绝食用鲜活食品。比如不吃整条的鱼,只吃鱼肉。回想起来,这或许未必是澳洲朋友的虚伪,而是他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而已。其实,即使这种做法有些虚伪,但至少体现着对生命的某种尊重。
坦然侵夺无辜动物的生命,潜意识中是对各种生命存在的漠视。漠视动物生命的人,是否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人的生命?是否会尊重和捍卫以人的生命为基础的各项权利?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