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北京 媒体从业者)
这是一幕让人心寒的“留守家庭”惨剧:在安徽宿松县华阳河农场五场10队移民新村,一位留守母亲因常年有病猝死床上,2岁的留守儿子被困身亡!(12月10日新华社)
这样的场景令人不堪回首:“母亲死后,无人照料的两岁小孩,爬到门边去开门,无奈打不开。由于门窗紧闭,小孩哭声微弱,没能引起邻居注意,天已寒冷,孩子连饿带冻离开了这个世界。”更令人难堪的是,死者周围均有人家,西边还是一家商店,整天有一批打牌的人,人来人往,但邻居们却没有一人发觉。要不是十多天后,死者丈夫的江苏省老家有人远道而来看望孩子,这一对母子的死讯却还不会被发现。而这十多天里,死者的家里彻夜亮着灯光!
凄惨悲凉的个案虽为典型,但其背后的“老弱病残妇幼”留守问题却是当今自由流动社会的普遍现实。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分别高达2300万、4700万和1800万。在这个人口高度流动而权利发展明显滞后于自由流动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撑而存在的关系被打破,个人(包括外出打工人员)日益成为原子化的存在,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这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风险,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家庭单独面临的风险。为了共同抵抗和降低这个风险,一方面,我们必须从根本的制度上全面落实流动人口的各项公民权利,以最大努力确保家庭不因人口的流动而被“分拆”。另一方面,面对已经迫在眉睫的留守“老弱病残妇幼”问题,我们呼吁强有力的政府和“社会”,应该由政府牵头,成立各种各样的民间互助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互助访问,及时全面掌握留守“老弱病死妇幼”问题,晨嘘寒暮问暖,最大限度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老弱病残妇幼”无人过问的情形,都不应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应视为文明社会的耻辱。须知,世界上没有一个问题是孤立存在着的。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