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1日
浙江省台州市最近出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目前,台州市所属椒江、路桥、黄岩三个区已有近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结了“非转农”手续,跳进“农门”。(12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时间往前推十几年,农家子弟考上大学被称为“跳龙门”,表示从此脱离农民身份,成了“城里人”,而现在光三个区就这么多学生从“龙门”跳回“农门”,岂不奇怪?
之所以出现如此一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比如现在工作越来越难找、工资待遇越来越低;在城里生活的压力空前加大;把户口放在城市里,每年还要缴纳保管费等等。而对照农村户口,不但可以分到一定的土地,种点田种点菜,吃的有保障,生活支出没那么多,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地区还会为村民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
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青年学子们这种选择本无可厚非,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不能不引起重视。绝大多数从“农转非”变回“非转农”的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回到农村,只是把代表农民身份的户口迁到了农村。这样势必造成很多“假农民”,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却占着一份土地。在农村土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那些真正农民所分得的土地和其他农业资源势必就要减少。而对把户口迁回农村的学子们来说,如果以后要在城市里就业、结婚、生子等等,就会遇到很多由户口产生的麻烦。在现在的户籍管理制度下,购买各种保险、买房、孩子上学等等,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都是有区别的。
跳回“农门”虽然并不违规,但从长远看,却存在很多隐患,有此打算的毕业生们必须慎重考虑才是。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引导与“减压”工作,切不可盲目鼓励“跳回农门”。苑广阔
来源:《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