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公园,只是看起来很美[图]
2006-12-07

2006年12月07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都开始免费开放公园。广大市民在品尝“免费午餐”的同时,很多免费公园却在“饿肚子”,饱受养护资金不足、环境保护压力大以及文物保护乏力之苦。一些公园的管理人员无奈地表示,免费公园,其实只是看起来很美。

    为了能让公园生存下去,北京市双秀公园管理处在没有经过任何政府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将公园一处叫“翠石园”的日式园林以每年12万元的价格,出租给北京市光辉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样板别墅,租期六年,这栋违规建设的别墅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园林景观。 资料照片

    公园免费后,文物保护怎么办

    太原市是全国免费开放公园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2002年4月,太原市作出还绿于民的决定,以迎泽公园为试点,开始探索公园免费开放的道路。此后,儿童公园、龙潭公园等太原市的主要公园都实行了免费开放。

    太原市儿童公园内有孙中山纪念馆、彭真纪念馆、万字楼等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3年5月开始免费开放。因为处在太原市最繁华的商业区,儿童公园的管理开始面临巨大压力。儿童公园主任王洪说,免费开放后,游人数量猛增,最让他担心的是公园里的文物保护问题。记者在公园看到很多块字迹模糊的石刻,询问管理人员后才知道这是历代书法名家的真迹,属于文物。这位管理人员说:“由于人为原因,很多石刻都被破坏了,公园今年不得不在石刻外面装上了玻璃。”

    “政府这几年对公园内文物设施维修的投入也不少,但缺乏日常的维护费用,虽然这项费用比免费开放前增长了,但幅度太小,没法满足实际的需要。目前公园对文物就是进行简单的维护,栏杆坏了,自己拿铁棍焊上,椅子腿断了,拿棍子绑上,没有资金维修。”王洪无奈地说。除了文物保护外,日常的管理也是一大问题。太原市最早实行免费的迎泽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冯映宏说:“像迎泽公园这样大的综合性公园全国免费开放的还不多,老百姓方便了,但也给公园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增大了养护管理压力。免费开放后,公园游客云集,据估算,客流量平均每天达到三至四万人次,双休日达到四至五万人次,节假日能达到10万人次以上。公园原有的清静、自然的环境遭到一定破坏,养护作业的任务很繁重。

    二是加大了安全隐患。免费了,小商小贩、乞讨者、夜不归宿的无业游民乘虚而入,给治安、消防等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虽然取消了收费,但把守公园几处大门的门岗并没有减少,原来是十个人收门票,现在是十个人阻止机动车入园,阻止小商小贩、比武卖艺等人员入内。

    三是举办大型展览活动受到制约。免费开放以前,公园每逢重大节假日都要举办一些文化游园活动。免费开放后,门票收入取消了,园中园又不提倡搞,各种大型展览很难开展。长期下去,免费公园的游园内容单调贫乏,公园文化潜力的挖掘受到制约。“公园不愿主动去组织大型活动,既吸引不到投资者,出了事还得承担责任,产生不了经济效益,还找麻烦,公园根本没有积极性。”冯映宏说。

    免费公园不等于市场化经营

    为了自筹“生活费”,很多原本是公共事业单位的公园不得不改姓“私”。例如,北京双秀公园和东单公园,从2005年起就划归北京市城建集团管理,性质也从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目前,它们是北京仅有的两家自负盈亏的公园。

    为了能让公园生存下去,北京市双秀公园管理处在没有经过任何政府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将公园一处叫“翠石园”的日式园林以每年12万元的价格,出租给北京市光辉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样板别墅,租期六年,这栋违规建设的别墅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园林景观。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公园管理方的一致“讨伐”,但公园的管理方在拆除别墅的同时,也表示了满腹委屈,因为公园每年只有110万的门票收入,而支付设施养护和人员工资就需要300多万元。“政府又要求有这么一块空间,提供给社会、提供给游人,但我们要把公园管好,这部分资金没有人给,我们只能这么办。”

    其实面临同样困境的,并不仅仅是双秀公园一家。据了解,随着国内一些公园改制变为企业、实行市场化管理后,类似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公园生存困难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免费公园成了“游乐场”,热衷于兴建各种游乐项目。对此,很多公园的负责人也很无奈,太原市儿童公园办公室主任杨晋钢说:“市民来公园是为了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不应该有过多的商业项目,但很多公园现在自身难保,只能靠游乐项目养活自己。”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表示,公园是一个公共设施,是让老百姓来休闲、来游玩的,它是不能够简单地市场化的,如果我们要求它一定要自负盈亏的话,那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项目使它能够自负盈亏,要是没有这样一个项目,那么还是需要政府给他一定的资金支持,没有这样资金支持的话,它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是很难兼顾的。

    免费公园不等于市场化经营

    为了自筹“生活费”,很多原本是公共事业单位的公园不得不改姓“私”。例如,北京双秀公园和东单公园,从2005年起就划归北京市城建集团管理,性质也从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目前,它们是北京仅有的两家自负盈亏的公园。

    为了能让公园生存下去,北京市双秀公园管理处在没有经过任何政府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将公园一处叫“翠石园”的日式园林以每年12万元的价格,出租给北京市光辉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样板别墅,租期六年,这栋违规建设的别墅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园林景观。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公园管理方的一致“讨伐”,但公园的管理方在拆除别墅的同时,也表示了满腹委屈,因为公园每年只有110万的门票收入,而支付设施养护和人员工资就需要300多万元。“政府又要求有这么一块空间,提供给社会、提供给游人,但我们要把公园管好,这部分资金没有人给,我们只能这么办。”

    其实面临同样困境的,并不仅仅是双秀公园一家。据了解,随着国内一些公园改制变为企业、实行市场化管理后,类似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公园生存困难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免费公园成了“游乐场”,热衷于兴建各种游乐项目。对此,很多公园的负责人也很无奈,太原市儿童公园办公室主任杨晋钢说:“市民来公园是为了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不应该有过多的商业项目,但很多公园现在自身难保,只能靠游乐项目养活自己。”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表示,公园是一个公共设施,是让老百姓来休闲、来游玩的,它是不能够简单地市场化的,如果我们要求它一定要自负盈亏的话,那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项目使它能够自负盈亏,要是没有这样一个项目,那么还是需要政府给他一定的资金支持,没有这样资金支持的话,它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是很难兼顾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