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7 0:16:35 红网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小学12岁的赵双斌,3岁多时首次捡到一个弃婴开始,从1997年到2004年的6年时间里,他与母亲在渑池共收捡弃婴20名。捡回的这些婴儿中,差不多一半是有生理缺陷,而双斌捡弃婴的理由很简单:他在外面狗会吃他。治好(弃婴的)病,就能给她找到家了。
当看到报道后众人纷纷对小双斌伸出大拇指时,笔者却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弃婴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的一个大问题;“爱心村妇养育600弃婴被评为全国助残模范”;“北京恶性弃婴事件不断一家医院4个月收50弃婴”……一个才来到世间的婴儿,就经历了人间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些悲剧已经完全凸显当今社会人性的残忍、冷漠和麻木。当双斌和他的妈妈无私的为这些被抛弃的孩子付出的时候,那些弃儿的父母们,你们可曾脸红过?你们良心何安?!
可以看出,小双斌在收捡弃婴的过程中是认真的,他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也获得了快乐。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就有一颗善良博大的心,他也让人们明白了原来人间还有真情在。但笔者认为,透过这个事件的背后,我们绝对应该重视一下这个让人们觉得残忍而不愿谈到的话题;我们现在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强制婚检取消后,婚检在各地普遍遇冷,新生儿先天畸形人数出现增加趋势。同时,“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性开放的潮流中性教育薄弱不堪等等。城市流动人群和青少年正成为非婚生育乃至弃婴问题的两大高发群体,甚至有人说:现在捡个弃婴简直比在街上捡一百块钱容易多了——弃婴之痛,不仅仅痛了婴儿本身,更触痛了所有有爱心的人,触痛了整个社会!
据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依法负有抚养义务的人员,具有抚养的实际能力而拒绝抚养,将婴儿遗弃的将构成遗弃罪。如果婴儿因为恶意遗弃导致死亡,还将涉嫌故意杀人罪。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这方面的法制教育问题却变的十分复杂;或许就在那些幸运的婴孩被送到福利院或者被好心人收养的时候,一些“祖国的花朵”因为承受不住命运坎坷,生命之花尚未开放便凋谢了。有的父母弃婴的确是出于无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弃婴可以原谅。孩子是无辜的,他的生存权没有人有权利去随意剥夺,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人性角度。动物尚知舔犊,难道人还不如动物吗?抛弃自己骨肉的时候,作为父母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婴儿,更是放弃了一个人起码的责任、良知和人性。
记得13年收养21名弃婴的环卫临时工人胡同开曾经说:“这可是一条条生命呀,很多人宁愿养宠物却不肯收留他们,难道这些小生命还不如宠物?”据了解,弃婴能够正常读书、升学的寥寥无几。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成长的氛围和关爱,弃婴们长大后大多伴有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容易对社会产生冷漠甚至仇视心理。赵双斌的出现让人们看见了一些很美好的东西,这不仅是一个单亲孩子非常态的对别的孩子转移关爱的心理行为,而是一种和谐社会应有的美好的一种体现。而这些,正是现在的我们最缺少的。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但愿我们在为这可爱的孩子鼓掌的时候,不要忘记了他背后那些可怜的孩子。
[稿源:红网]
[作者:姚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