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深度】甘做“西方虫”,不做“中国龙”?
2006-12-05

[靶子]:专家建议放弃中国龙重塑国家形象 网友反映激烈

  [核心提示]易被误读? 专家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

  中新网12月4日电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据新闻晨报报道,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考虑到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吴友富建议,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在顾及历史因素的同时,考虑当代的时代特色,考虑到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文化特色与特征。此外,还要有所考虑到民族、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等因素。

  吴友富指出,西方世界对东方佛教和儒家文化是心存偏见的。而其实中国的儒释道三家,追求的是修身养性,倡导的是以民为本,天人合一,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因此,在重塑和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时,应该非常重视和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面形象和积极元素,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重塑出能够真正代表当今中国形象的标志物和载体。

  就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构建的实现途径,吴友富表示,要通过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类似“龙凤呈祥”、《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中国历史上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来形象化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追求美好、祥和的理念与民族文化底蕴。

  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宋杰 缪迅)

专家建议放弃中国龙重塑国家形象 多数网友反对


龙不但雕刻在皇家建筑上,也烙印在中国人的心中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有可能不再是“龙”。据《新闻晨报》报道,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列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标志而被中外普遍认同,中国人也以“龙的传人”为自豪。然而,“龙”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吴友富说,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认识有偏差,重塑国家形象品牌时,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

  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国家新形象标志,很可能被有关部门采用。 [详细]


专家称龙容易引起误解 九成网友反对“废龙说”

多数网友:这是典型的自卑心理

记者在网上看到,网友对此事的反应强烈,截至昨天下午5时,网易该条新闻评论就突破6000条,绝大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一位网友说:“我活了20多年,我爷爷活了70多年,都是龙的传人,又是为了与国际接轨,牺牲掉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意思吗?这是典型的自卑心理。”还有反对者表示,德国和俄罗斯的熊、美国的白头雕等,形象也带有攻击性。

少数支持同意该建议的网友则表示,龙与封建王朝有密切的关系,被“专用”了几千年,可以考虑用其他动物代替。[详细]


—————————中国龙与西方龙:孰"龙"—————————


中国龙的由来(摘录)

    在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洪涝灾害对人威胁极大,所以渴求有一种能主宰雨水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神灵便是古代先民的最大愿望。处在不同地域和环境中的古代人类,由于受到身边不同自然物的益处和害处,因此,人们心目中代表自然物精华和灵气的对象各不相同,某种生活在身边的动物就是最常用的造神素材,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创造出一种以我国特有的鼍属鳄科爬行动物扬子鳄为原型的寓意性主水神灵形象——龙。

    扬子鳄这种曾与恐龙共同生活了一亿多年延续至今仍奇迹般保持了原始形态的“活化石”是如何被塑造成龙呢?夏商朝以前,黄河流域的环境像《水经注》记载的“杂树交荫,云垂烟接”,曾是山清水秀植被丰富的地方,古气象学表明气候还相当温暖潮湿,因此生活着许多扬子鳄。由于扬子鳄狰狞的相貌,能在水中和陆地两栖生活的奇特习性以及经常半潜水中似隐似现的诡秘行踪,引发古人对它产生了既恐惧又敬畏的心理,所以在众人眼中具有威严和神秘感的动物——扬子鳄便成了主水神灵形象的必然选择对象。

    龙的幻化形象具有扬子鳄的全部基本特征:1、披满鳞甲的身躯;2、长颚大口和位于头顶的翘鼻;3、锋芒毕现的锥型尖牙;4大而圆的突起眼睛;5粗壮的长尾;6、强健的四肢和五指利爪;7、有横条纹的腹部。[详细]

中国龙与西方龙区别

        首先必须更正一点,我们的龙,与外国人的“龙”(dragon),完全不是一码事,风马牛不相及。西方大肚子、大嘴巴、长着一对滑稽翅膀的所谓的龙,不但面目狰狞毫无美感,而且动不动就张嘴往外喷火;而我们心目中的龙,无论从形象上还是从习性上,都与他们的“龙”相去甚远。我们的龙身体细长蜿蜒姿态优雅,不长翅膀也能腾云驾雾,非但不喷火,还专门吐水造雨。真不知道哪个倒霉家伙当初胡乱翻译的!

        再返回来说说龙图腾的由来。从形象上来说,龙长着蛇的身子、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简直就是一四不象!故而许多年来,N多学者、专家都没办法解说清楚,龙,究竟由哪种动物图腾演变而来的?
[详细]

中国龙——西方人眼里的恶兽

在西方,龙常被认为是凶恶的象征

按照西方人的观点,“龙”是恶兽,是下三烂的东西,它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中国人敬仰它,所以中国人个个都是恶兽,是下三烂人,是攻击性十足的高级动物,比如拉登。

西方人的观点着实让人感到可笑!但可笑的是,面对这些污言损语,有些中国人竟然也这么想。为了与国际思想接轨,为了能让西方文化接受东方文化,所以,我们就应该妥协,应该忏悔,应该自首。天呀!这是什么样的狗屁逻辑?!

东西方文化的衍生和发展都有自己的环境,他们明显不是产自一个娘胎,不是在一个屋檐下居住的。难道说,为了迎合某些人、某些异域的思想的存在,为了与国际接轨,东方人与西方人交往时,就必须把自己涂满白色立邦漆,把毛发染成棕黄色,把鼻子隆的高高的吗?难道因为西方媒体将物美价廉的中国货视为洪水猛兽,为了满足国外的舆论的消停,我们就只能窝在国内,自产自销吗?[详细]

 

 ——————热议:甘做“西方虫”,不做“中国龙”?——————

中国的传统舞龙(资料图片)

面对世界,中国龙担负不起国家形象?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近日在一次研讨会上语出惊人。他说,“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因此,考虑到“龙”的局限性,吴友富建议,必须重构国家形象品牌。(《新闻晨报》12月4日)吴友富声称,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吴友富的底气十足,原来,他领衔的一项有关“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重要研究,已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