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放弃中国龙重塑国家形象 网友反映激烈
2006-12-05
 北青网—法制晚报

  [提要] 日前,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考虑到‘龙’的形象往往具有一定局限性,容易招致别有用心的歪曲”,课题若完成,所塑造的中国新的形象,很有可能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消息

一出,立即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在搜狐网上,新闻留言已达10296条,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

中国龙(资料图)

西方龙(资料图)

在西方,龙常被认为是凶恶的象征

  投票结果:截至12月4日13时45分,调查票数为50363,92.27%的投票者不同意改变中国“龙”标志;关于如果中国“龙”标志要改,你认为改什么合适的问题,凤凰以45.83%的票数居第一,熊猫、雄鸡居二三位。

  专家建议放弃中国龙重塑国家形象 多数网友反对

  本报讯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有可能不再是“龙”。据《新闻晨报》报道,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列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标志而被中外普遍认同,中国人也以“龙的传人”为自豪。然而,“龙”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吴友富说,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认识有偏差,重塑国家形象品牌时,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

  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国家新形象标志,很可能被有关部门采用。 (宋杰)

  今日追访 网上传出一片反对声

  龙有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的标志,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今晨8时,在某网站上,有关本新闻留言已达405条,其中,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

  一位在德国生活多年的网友表示:“我并没有感觉到德国人对于龙这个概念的误解。很多国家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象征,比如德国和俄罗斯的熊,美国的白头雕等等。我想,德国、俄罗斯并不会因为我们对熊的印象而改变他们的标志。”

  还有网友认为,中国的“龙”不应译成“Dragon”,问题不是中国龙本身,而是应给中国龙找一个更合适的英文名字。

  在反对声中,也有少数网友持支持态度:“我不喜欢把不存在的动物作为图腾,那代表着虚幻和没有未来。”文/记者杨章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