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马加爵》生不逢时?
2006-12-04

 来源:新华网 

    刘海明

    2日晚上,一部由在校大学生自编自导,以大学校园犯罪为题材拍摄的DV电影《马家爵》,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多功能厅放映。这是继青岛之后,在西安高校内的首场放映。导演、青岛大学在校研究生洪峰和观众进行了简短的对话。(《华商报》12月3日)

    这则新闻被新浪、搜狐转载后,网友的跟帖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对拍摄《马加爵》持反对态度观点的,比支持的多:“人都这样了还恶搞! ”“把这种东西拿来宣传,是不是要多出几个校园杀手?多杀几个在校生?”“积点德吧,让其父母安度晚年!”“这帮大学生真不道德,书算白读了。”“马家爵很悲凉!拍这部电影的人,没有良知,人性泯灭。”

    浏览了相关的评论,一个疑问在笔者脑海里油然而生:电影《马加爵》为何受到这么多人的指责乃至谩骂?

    评判一部影片的优劣,需要看了片子再说话。未看《马加爵》,单凭个人的好恶,直接定性,不大妥当。发表对一部电影的观点,起码要观摩之后,有针对性地谈个人的看法。倘若不问青红皂白,便给导演扣上大帽子,假如有一天证明自己的言词偏激了,该如何是好?至少,从《华商报》提供的照片看,西北政法大学的学生观看这部影片时,神情蛮严肃的。现场的观众,对这部电影也并无反感,觉得“影片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大学校园内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影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艺术的魅力,在于通过塑造活生生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电影《马加爵》取材于“马加爵事件”的主人公马加爵,据导演介绍,影片还融合了目前高校内的一些现状。相对于时下一些所谓的大片,《马加爵》也许更贴近社会现实,更能振聋发聩。其2万元的投资,相对于警示和教育意义而言,不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部分网友借口电影《马加爵》无视马加爵父母的感受,不赞成拍摄这部影片。这样的人文关怀,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马加爵事件”的影响早已超出了狭隘的家庭悲剧的范畴,而是社会的悲剧。马加爵父母的伤心,远不如被锤杀的死者家人的痛苦。以艺术的形式再现马加爵和受害人的经历,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时下大学生的心态问题,以便防微杜渐,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有人说《马加爵》是在教唆大学生犯罪,未免过于想当然了。相反,有人提议导演给予马加爵父母一些经济补偿,我赞成。如果可能的话,应该给受害者家属相应的补偿,慰藉死者的父母。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