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因为张钰的自曝“性丑闻”,媒体圈里的“潜规则”又一次浮出水面,因为一个事件,一个人和一个似乎是长期存在于媒体内的状况再一次被高度曝光。也许,这样的曝光正是事件当事人和媒体所需要的,或者,正是他们的特征所在,但是,张钰的自曝“性丑闻”,曝光的是自己,是朋友,是媒体,更是公众道德和社会伦理赤裸裸的呈现并接受挑战。这是一个应该引人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这只是一个靶子,也许这样的靶子还会不断出现,但是,希望每一次的出现,都能够给予社会和公众一个警醒,而不仅仅是个人出名和媒体影响力的问题。
先从一个故事开始:
张钰,一个幸运儿,在他的老乡们的眼里,她就是一只飞出大山的金凤凰,他们的骄傲!
进入学校,她和其它同学一样,每天上课,读书,学习,梦想有朝一日能被哪一位导演看中,挑她演戏。那时候,她就自作主张给自己改名叫张钰,意思是刚强柔美兼具非凡表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钰”即珍宝。张钰说这个名字,很适合她自己,她一定要重新开始,刷新脚下洁白的跑道,为自己实现父母当初期许的“光荣明天”而努力打拚。
可是,要想在北京这个皇城根下混出名儿,谈何容易啊!那时,她也经常会看到,某某同学被某某导演看中,演戏后,一炮走红。她真是羡慕有加。怎么办呢?
于是,她想到自荐。她和同学一起,四处拜访,凡有导演出没的地方,她们全走遍了。酒店、酒吧、舞场等等,甚至有时候,她们还偷偷来到片场或外景地,看导演拍戏,只求有一天能被选中,并在其中扮演某个角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她们终于结识了影视圈里的人,也有了演戏的机会。那时期,张钰,先后在《大清蒙古王》、《小城交警》、《康熙帝国》、《蓝色妖姬》、《警坛风云》等影视剧中扮演角色。同时,她还被邀请拍摄广告《汉王电脑钟表》、《起凤保健品》等。
[全文]影视圈里的“潜规则”浮出水面》》》

张钰
演员张钰在两年半前自曝内幕,声称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黄建中以电影角色要挟其就范,此事最终演变为张钰状告黄建中、张纪中和于敏这三大导演的名誉侵权案。记者今天上午获悉,市一中院终审驳回张钰的起诉,三大导演均未侵犯张钰的名誉权。
在2003年底张钰向媒体曝出黄建中的“性丑闻”后,黄建中在声明中说:“我平时喝五六瓶啤酒属于小菜一碟,但和张钰在民宝火锅城吃饭时,喝了两瓶啤酒就开始神志迷糊,我完全不记得那天发生了什么;尽管张钰曾用所谓2002年6月1日的录音带要挟过我,但是我还是要劝她学好,要挟是绝对不会得逞的。”张纪中对此事发表评论时说:“这个女人很坏的,很可怕。我想起来了,她在我们的《蓝色妖姬》里演过一个群众演员,当时就用这个方法坑过一个人,闹过这事。黄建中,他根本不可能做这种事。”于敏的评述为:“有一个当副导演的朋友,因没让张钰上戏,她就找到这位导演的妻子大吵大闹,说他强奸了她。朋友吓得差点跳楼,后来朋友用钱才摆平了此事。”
三大导演的话被媒体刊登后,张钰以三人所发表的谈话没有事实依据为由,将三大导演和某媒体告到法院,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全文]
败诉以后,请看张钰如何 》》》
![]() |
| 昨日,女演员张钰给记者播放一盘录像带。本报记者李欣悦摄 |
张钰“破釜沉舟”,终于公布了》》》

张钰
演员张钰再次揭露娱乐圈“性丑闻”,成为这几天娱乐圈的一大热点。15日,张钰在自己的博客发布公开信,声称要和某些导演斗争到底。18日凌晨,张钰“破釜沉舟”,在博客中向世人公开了她手中掌握的性爱录像视频。
张钰同时还在博客上发表了《女人不再沉默!!!》的文章,她写到:“我已经忍无可忍了,娱乐圈的人都太虚伪了,都是一群敢做不敢当的孬种,对我们这些弱势群体来说有谁能为我们伸张正义!!!我现在谁的感受都不能管了,如果非要我豁出去那我就豁出去了,反正都到现在这一地步什么也收不回来了。”她决定要“让全国人民都看一看这些平时道貌岸然的‘文化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嘴脸!!!”“我今天为了回答很多网友的质疑,说我炒作等等,我决定把录像带上的一切真相公之于众,供大家评说。”她详细介绍了第一部性爱视频的男主角金某,以及自己跟他认识的始末和交易过程。“他跟我好了之后并没实现诺言,我挺生气的,就把他和另一女子在床上的录像拍下来了。”
视频的画面很清晰,能够明显分辨出两人的面孔以及声音。男子尚全身赤裸时就被告知正在被拍摄,恼火之余想抢带子,被张钰喝称“你敢抢我就叫了”,才未能得逞。 [全文]
公众效应终于有了,人民开始关注和议论,请看》》》
|
|
|
张钰公布了录象带的第二部截图 来源: 腾讯娱乐 |
一直扬言要公布涉性录像带的女演员张钰在某网站公布了第一部性爱录像。其实,无论张钰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是否带有一种“复仇”的心理,其公布的涉性录像,其实都直指娱乐圈中一直存在着的“潜规则”——以性来换取影片中的角色,张钰之前有人这么做,张钰是这么做的,而张钰之后恐怕依然还会有人乐此不疲。
看看全球最大的娱乐中心——美国的好莱坞的整个发展史,特别是看看曾被视为美国歌坛一姐麦当娜的自传,讲述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巨星的位置的,大体上可以得知娱乐圈内这一屡试不爽的恶习。
麦当娜这么做了,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她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当成是成功之后的炫耀;张钰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张钰叫若干个谋色之后不兑现“承诺”的导演给涮了,所以张钰思量再三之后,终于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玉石俱焚的决心。 [全文]
现在,张钰要向公众出示这些“铁证”,大概是认为,尽管法院判决其败诉,但她说的仍然是真话,她并没有诽谤黄健中等人,而黄健中等人反而是侵犯了她的名誉权。这个动机当然是好的,但问题是,无论是录音带还是其他相关证据,它们证明的都只是黄健中与她的一位“朋友”小霞发生了性关系的事实,而这事实与张钰并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只是小霞与黄健中的隐私,与张钰无关。那么,张钰有什么权利公布他人的隐私呢?
当然,这一事件特殊在于,据张钰称,导演黄健中在家中,当着她的面与她的一位“朋友”小霞发生了性关系。但即使是当着她的面,这一事件仍然是小霞与黄健中的隐私,张钰即使看到了这一场景,也不享有公布他人隐私的权利。有权公布两盒录音带和其他相关证据的,只能是小霞本人。
![]() |
|
图为张钰 来源:华夏经纬网 |
也许有人会说,黄健中是知名导演,是一个公众人物,其享有的隐私要受到相应限制。是的,黄健中属于公众人物,但是,其与小霞发生了性关系,仍然属于其个人隐私,只有这种行为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才可能由他人进行公布。比如小霞要求上镜头,但是黄健中胁迫其发生性关系;或者张钰本人要求上镜头,但黄健中胁迫其提供性对象,张钰被迫让小霞与黄健中发生性关系。在这种情形下,由于黄健中违反正常的规则和道德标准,有害于公共利益,张钰才有权利向公众公布相关证据,向公众揭露演艺圈的黑暗,让黄健中受到公众的道德谴责。如果黄健中与小霞发生性关系与公共利益无关,张钰擅自公布证明这种性关系存在的证据,就不仅侵犯了黄健中的隐私权,而且也侵犯了小霞的隐私权。
所以,这一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张钰要公布的“铁证”,不仅要能证明黄健中在家中当着她的面与她的一位“朋友”小霞发生了性关系,更要能证明,黄健中是利用了职权,胁迫小霞或者她本人提供性服务,有损于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是张钰自身为上镜头等目的,主动让小霞为黄健中提供性服务,事后又要求黄健中在其所导演的影视作品中给她安排角色,现在,张钰基于黄健中没有给其安排角色的事实,要公布这些“铁证”,那么,我认为,这一事件不仅与“公共利益”无关,甚至是一种敲诈勒索的行为,张钰本身也应当受到道德的谴责。[全文]
张钰所揭露的具体事件的真伪如何,我们暂且不论,但演艺圈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以身体换角色”之类的交易,却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钰的揭露就具有了“本质真实”的属性。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理解这种现象呢?在我看来,这意味着演艺圈里存在着长时间的、大规模的强奸行为!和一般的强奸相比,区别仅仅在于,一般的强奸者通过使用暴力手段来迫使女性屈服,而演艺圈里的强奸者则通过使用非暴力手段来迫使女性屈服。也正因为如此,一般的强奸行为会被视为是刑事犯罪而受到严厉打击,而演艺圈里的强奸,却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自由交易”,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道德瑕疵罢了。
持“自由交易”观点的人其实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即如果一项“交易”是真正“自由”的,那就必须排除任何强制,既要排除暴力强制,也要排除非暴力强制。而我之所以会认为演艺圈里“以身体换角色”的交易是一种强奸,就是因为这种交易中存在着不言而喻的“非暴力强制”。显然,那些凸着啤酒肚,蓄着大胡子,浑身上下脏兮兮的老男人,所以能够轻易地得到青春美貌的年轻女郎,靠得就是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这种强制:“除非交出身体,否则就别想得到角色”。[全文]
互联网也有规则》》》
据统计,仅2006年,因开办色情网站而被告上法庭的从业人员就有近百人之多,因博客言论、网络恶搞、BBS留言而引起的官司纠纷更是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看到类似事件;有调查数据表明,各种互联网滥用行为正在恶化。以垃圾邮件为例,根据iResearch的报告,2005年美国邮箱用户平均每周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达到251封,比2004年增加了30.7%。在国内,根据互联网协会垃圾邮件举报受理中心的最新一期月报,自今年2月21日开始,共收到举报多达221775起,“垃圾邮件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而恶意软件的横行,有恃无恐的强行侵害,更是成为近期媒体关注的焦点。网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近期,首个由网友自发组成的“反流氓软件联盟”被逼走上了维权的道路,将雅虎、中搜、千橡等互联网公司告上法庭。
谈及中国互联网当前环境,业内某知名分析人士也表示:“整个行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畸变,从业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恶化,甚至普通网民的正常网络行为也会遭到严重侵害。长此以往,这将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
“净蓝丝带”公益项目发起者之一,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表示,“净蓝丝带”象征着一根纽带,将政府有关机构、互联网企业、网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抵抗网络恶意行为。
据了解,互联网协会此前曾发起过“百日大扫除”等针对网络恶意行为的活动,但无论从规模还是组织上看,“净蓝丝带”都要比以往的活动更好。黄澄清向记者透露,“净蓝丝带”将作为一个长期的公益品牌存在,围绕着“拯救网络弱势群体,杜绝互联网恶意行为”的宗旨,定期发起不同的主题活动。
安全专家表示,在发达国家,有众多的公益项目和组织活跃在互联网领域,它们是反网络恶意行为的重要力量。 [全文]
我们更需要道德规范和伦理约束》》》
真是时代不同了,一切都“解放”。蓦然间,社会上竟然兴起一股“曝丑”的潮流,一些人的辞典里好像没有了“难堪”二字。近日,自称“不再沉默”的女演员张钰开始在网站上公布性爱视频(11月19日《新京报》);与此同时,央视名主持赵忠祥绯闻的女主角饶颖的日记也已经开始在某网站连载,据悉内容十分劲爆,甚至还将“曝光性虐待细节”(11月16日《东南早报》)。
如此做法让不少人陷于两难判断:自曝隐私也许是个人的权利,但如张钰、饶颖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越界”。人们做某些事情(如性事)之所以要讲私密性,甚至“做得讲不得”,原因在于遵守禁忌、固守底线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但是,张钰、饶颖们的行为打破了文明禁忌的一些底线。
这种“隐私越界”的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和反思。这类录像、日记由于是公布在免费网站上,简直就等同于“昭告天下”。更兼其中涉及名人、涉及性细节、涉及名利圈的种种黑幕……成为“热闻”的要素,可以说是一应俱全。是故,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有伤风化,莫过于此。[全文]
铜须门事件也好,李银河事件也罢,任何一点点的"道德另类"言行都会深深地刺激泛道德主义者的脆弱神经。因为,他们一元化的道德
![]() |
| 网上轰动一时的铜须事件,曾引来铺天盖地的讨论。 |
价值观受到了威胁,他们认为如果不发飙,家庭与社会生活就会因此而陷入崩溃。于是,他们发挥无限的想象力,敲响键盘,大发道德上的歇斯底里之气,来震撼社会以捍卫他们一元化的道德价值观。他们收获的是电脑键盘上的傲慢、惬意与爽快,并且无须承担任何责任,这使得他们乐此不彼。
泛道德主义者,以道德为本位量世间千人万事也。
泛道德主义是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道德是法律的最高价值取向,而法律不过是道德规范的载体与补充。古人若违反了道德往往即违反了法律,有时还是十恶不赦之律。在古代的十恶不赦罪之中,有一半的罪名,即"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其内容不乏被视为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如:咒骂直系尊亲,子女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还有亲属之间的通奸等;有的则是无所谓道德不道德或根本算不上道德的问题,如:告发直系尊亲,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立即改嫁,女子殴打丈夫、控告丈夫等。 但在古代,这些都是要杀头不赦的罪恶。泛道德主义对封建法律制度的影响,可见一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泛道德主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汉代,董仲舒顺应当时儒学法律化的潮流,创立了"春秋决狱"的司法审案方式。"春秋决狱"允许封建司法官在法无明文规定时援引儒家经典进行司法判决,其特点被古人归结为"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其意即,行为人内心动机纯正但行为违法的可以免罪,而内心动机不纯正但行为合法的也可以被处死。"春秋决狱"的实质是将人心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依据,从而达到诛心之"恶"的目的;而所谓人心的好坏,则是以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为标准来衡量的。这就将法律与社会生活打上了泛道德主义的制度烙印。 [全文]
在主张德治的儒家和主张法制的法家两大道德哲学的历史传统及其所代表的个体道德和社会伦理的两大逻辑体系中,耻感都是其原素和原色。耻感的伦理根源和伦理动力是个体“成为一个人”的向伦理实体和人的公共本质回归的精神运动。耻感的道德本性是作为“主观意志的法”的道德自由,因而它的更深刻的本质不是他律而是自律,不是制裁而是激励,是推动人们在道德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力量。
“耻感”的两种道德哲学传统和道德哲学体系
如果进行某种道德哲学传统的追溯,我们就会发现,耻感不仅是传统道德体系的基本原素,而且是伦理精神的原色,尤其在中国道德哲学传统中,耻感几乎具有与伦理道德的文化生命同在的意义。这里,我们以作为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两大道德哲学体系典型代表的儒家和法家作为历史资源进行学术考察。
儒家道德哲学体系由孔子奠基,在孟子那里得到创造性发展并在理论上走向成熟。根据台湾学者朱岑楼先生的研究,《论语》中有强烈的耻感取向,498章中,与耻感有关的计58章。“士”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层次,其最重要的伦理特征就是“有耻”。“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孔子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即所谓“三达德”。“智、仁、勇”之“三达德”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智为知,仁为情,勇为意,由此知情意打成一片。何谓勇?勇的要义就是“知耻”。“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二十章》)“仁”是孔子也是儒家道德体系的核心,如何才能为“仁”?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者为仁:恭、宽、信、敏、惠。五者之中“恭”为首,“恭”的真义是“不侮”,“恭则不侮”(《论语·阳货》),“不侮”的真义即“远耻”,“恭以远耻。”(《礼记·表记》)可见,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知耻”、“远耻”既是德性的起点,也是德性的最高体现;既是意识形态即认知形态的德性,也是意志形态即行为形态的德性。 [全文]
[本人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