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理想中国人"不是画出来的
2006-11-13

 中国新闻周刊
 
  陈丹青:“理想中国人”不是画出来的

  最爱面子的中国人终于在国际面前要面子了

  ★ 本刊记者/何晓鹏
 
  “十六岁下乡落户前跟母亲到派出所眼看自己的名字在上海户口簿上一笔勾销,二十一岁从赣南谋得一纸批准迁移苏北农村再插队的文书,二十八岁申请出国护照,三十四岁在纽约移民局办妥绿卡,四十一岁在同一所移民局获取公民护照,五十三岁在北京获得公安部颁发的‘外国侨民永久居留’卡……我将在新书中详详细细写出这些荒谬的故事,题目想好了:《身、身份、身份证》。

  但我画画时,没有一秒钟想过自己的‘身份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请你以“中国人”为题画像,分别给中国人和异国民众看,这将是怎样的画像?

  陈:我早已画了超过几百幅“中国人”画像,中国人异国人都看过,但你永远不清楚观众的反应。记得刚到美国与画廊签约展览出售我画西藏的画,几乎都画人物,卖得不差。后来发现选中这些画的部分藏家同时喜欢收藏美国人画的“西部牛仔画”,他们或许将游牧、荒原、人与牛马的画面等同。这使我大为沮丧。我自以为我的西藏作品接续的是柯罗与米勒的传统,结果被认作我瞧不起的牛仔画一路,多丢份啊。

  后来我决心放弃西藏题材,这也是原因之一。不过这不证明藏家错了,自亦不是我的错:一件作品在不同时空会引来不同的解读。附和你的“身份”之说:人各有身份,便各有解读吧。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否认为我们现在,有为文化、民族身份的确认而焦虑的情绪?

  陈:“身份”“确认”“焦虑”,是现代西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概念和词语。人不会这样思考自己,至少我不会。当我近年在京沪街边叫一碗牛肉面响亮地吞吃,给汤水热气烫出鼻涕时,我的全套意识形态和生理状况与当知青时毫无两样。可在机场办登机手续,摸出护照,便忽然记起自己是异国公民。好在机场小姐头不抬,眼不眨,照章办理,十指纤纤。

  中国真是进步了。二十多年前,我为出国申请中国护照,不敢声张,觉得自己有叛国的嫌疑。

  我不知道一位农民工会不会为自己究竟是农民还是城里人而日夜焦虑。民工的焦虑是去年前年老板积欠的工钱,他们被城里人欺负、看不起,但没有人告诉他们这就是“身份焦虑”,就算告诉了,要紧的还是积欠的工钱,几时还?!

  中国新闻周刊:以你的体验,于国外,中国人现在通常会得到怎样一种整体认知?

  陈:这是一个漫长的话题。我祖上是广东台山人,19世纪即移民美国。那时,大清帝国的华人被看成是修筑铁路或只会烹调洗衣的贱民。据说李鸿章访美时,特意在纽约主要街道为他预备的迎接仪式上大摆阔气,让几十位朝廷随从抬大轿。他要使美国人知道,中国是文明悠久的古国。

  我初到美国,80年代,一部由尊龙主演的好莱坞电影上映后遭遇华人游行抗议,说是对唐人街黑社会的描写侮辱了华人。这是弱者的撒娇。美国人拍摄他们自己的黑社会罪恶时,残酷血腥得一塌糊涂,香港黑道片也一样。同年,美国人盛大纪念法国人赠送自由神像一百周年,仪式中选出十位杰出的美国人,其中有贝聿铭。

  不过你问的是人家对我们的“整体认知”。长话短说:今日世界列国哪敢小看中国人,都急着和我们做生意。据说渴望学习中文的夷人近年增长数十倍。在国外看到有关中国的影像中,拖辫子的清朝人、民国时代的逃难与死刑、文革时期的动乱人潮、改革开放初期密密麻麻呆滞而渴望的面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