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近道”与“结小圈子”
2006-11-11

  虽没有进行过精确计算,但我有一个大胆的估计,中国恐怕是世界上近路、小路最多的国度。在乡村田野,在通衢大邑,一条条被路人踩踏出的纤细小径,旁逸斜出,跨越公路铁路,横穿公园绿地,留下了人类不断开拓的印痕,也证实着鲁迅先生说过的那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名言!

  本来有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人们何以如此青睐小道呢?原来,这里有很多好处。首先,有地理上的接近性,省却路途,少流汗水,带来舒适方便;再者,曲径通幽,没有喧嚣与睽目,背净处可以干一些别人看不见的事情,比如乱扔垃圾和杂物,说些咬耳朵话等等。

  要消除这种“抄近道”现象,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如提高人的素质,严加管理,该堵死的就坚决堵死,不留“活路”。但是,要消除另一种“抄近道”现象,就不那么简单了。如本来应该找政府有关部门办的事,却找朋友办,公事却办成了私事;公家不能了结或不好了结的事,找私人却很快摆平了;本来应该当面说、公开说的话,变成了背后、私下说,如此等等。于是,“大道”不走走“小道”,大路不畅,却开启了一条条“旁门左道”。

  由此想到了生活中类似的圈子现象。我还有一个大胆的估计,中国大概也是世界上小圈子最多的国度。在我们这个农业文明氤氲弥漫的国度,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从自己的家园,到生活的村落,再到亲朋好友,一个小圈子套一个小圈子。自古至今,五行八作,有人群就有圈子。古有魏晋建安七子,清初扬州八怪,今也有以共同爱好和趣味而结成的小圈子,大家在一起互相切磋交流。在极左年代,走了极端,“圈子”成了贬义词,是拉帮结派的代名词,谁也不敢说是哪个圈子里的人,圈子就给淹没了。现如今“圈子”成了中性词,各种小圈子又象一石击水,涟漪不断,激活起来。这些圈子暂且不表,单说一些为了个人利益而结成的小圈子。

  由于有限的公共资源掌握在一些单位和少数领导人手中,这些部门就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热点部门,门前车水马龙,领导成了人们争相巴结的对象。围绕这些部门和人物,慢慢就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人们争先恐后地往圈子里钻,进入一个圈子,使用部分资源,再去寻找新的圈子,寻找更广阔的资源。于是圈子套圈子,圈圈相扣,环环相连。检验一个人办事能力、交际能力的大小强弱,就要看这个人圈子的多少大小。人们使出浑身解数,巧借名目,套上关系,或地缘亲缘,或业缘学缘,甚或是钱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旧时的圈子有行规帮矩,现在的圈子也有约定俗成,游戏规则。圈子之内,便利互享,圈子之间,利益交换。人们不断地组成圈子,也不断地选择着圈子,营造适合自己的圈子,在圈子里寻找寄托,像动物觅食一样寻找着自己需要的猎物。

  但是,圈子也是很脆弱的,因为它的组成分子之间,是以利益为联系纽带的,利在圈在,利去圈散,也就是极自然的事了。多少贪官在位时,圈子看来是如此牢不可破,圈内人关系好得就多出一个头,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裤子都想穿一条腿的,可谓是同志加兄弟。但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一旦权力消失了,利益没有了,圈子瞬息化作乌有,圈内人就作鸟兽散。即使圈子能维系很长时间,也需要入伙人的付出,包括信息、金钱、时间、精力,甚至人的尊严和其它。圈子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利益,也拴住了自由。当然,有些圈子本身就是个圈套,是个让你身败名裂的枷锁,如果进了这样的圈子,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品尝了。

  无论是抄近路,还是结小圈子,终极目的是为了个人方便,为自己谋取利益,但都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秩序与和谐。而且因抄近路而得实祸,图了近利而失了远谋,这样的事也所在多见。一些人不就是为了图省几步路,横穿马路、强超火车,命丧黄泉了吗?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踏实肯干,不为一时之私曲意奉迎,不求一时富丽荣耀,但求一生平安幸福,还是忠厚传家久,实在继世长。和谐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