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北京纠违章 告诉我们什么
2006-11-05


老外北京纠违章 告诉我们什么
 
新华网  2006年11月05日 07:30:04  来源:人民法院报


对话背景

    10月20日以后,一组题为《10月20日在北京街头发生的一幕,每个中国人都要深思》的纪实图片在各大网络上被频繁转贴,而起热议。

    抓拍这组照片的摄影爱好者老安在其博客中叙述了事情的经过:“今天(10月20日)早上八点五十分左右,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去往蓝岛大厦的路口,发生了比较搞笑的一幕:一位老外推着一辆自行车站在人行道的白线上,拦在一银灰色现代车前(车号为京HL××××),微笑着不停地跟司机说着什么,并打着手势。我也没在意就过去了,但没拍照片。后来看到老外又骑车赶上了汽车拦在前面,原来她要求小汽车驶入车行道,不要在人行道驾驶。这样纠缠过了几分钟,司机火了,下车指着老外斥责,并把老外的自行车拎起来往边上摔了一下。即使这样,老外还是不依不饶,要求汽车走车行道。最终,小汽车还是拐入了车行道。”后来,老外又“挡”住了一辆驶入人行道的白色桑塔纳,第二辆车倒没费什么周折,马上后退并驶入了车行道。事后,经查证得知,这组照片的“当事人”,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美国人。

    国人的“规则藐视症”

    □ 周士君

    置身足球赛场,一旦场上出现球员或裁判员违反比赛规则的场景,球迷们便会纷纷起而责之,甚而怒骂那些缺乏规则意识的裁判员或运动员,有时指责不济,还会水瓶或杂物相加。球迷眼见球场不平之事,之所以会起而伐之,无非是希望比赛环境能变得更纯洁,好让其喜欢的球队不遭暗算,同时也让自己看到一场场被公正之比赛规则主导的公平赛事。可是,一些球迷一旦离开球场,其在规则意识上的“两面性”便又迅速暴露无遗,比如他们在场外可以无视交通规则,在亮着红灯的路口呼啸而过,甚至凭着人多势众冲关破卡……而这些在规则意识上拥有双重人格的球迷,严格来说依然属于没有规则意识的人群或“规则藐视症”患者。

    眼下,我们正在建造法治国家,而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度的主要标志,就是其国民理应具备起码的规则意识。然而若拿此项指标对国人进行检测,恐怕绝大多数国民都因缺乏起码的规则意识而患有“规则藐视症”了。这组图片一被传媒转载,一场关于国人素质的热议迅疾展开。其中不乏极具民粹主义色彩的辩解,说什么“我们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行走,虽然违反交通规则,但关她外国人何事?”在下认为,在应有的规则意识面前,此种民粹主义色彩浓烈的观点,甚至比态度蛮横的违章者更为无耻,因为其不光是“规则藐视症”患者,而且还是心胸狭隘的民族狂妄分子。

    义务“洋交管”之所以让人联想到国民素质,就是因为诸如闯红灯、排队加塞等违犯日常规则的小事对于国人而言,早已因整日见得太多而见怪不怪了。故面对“管闲事”的“洋交管”身上强烈的规则意识,国人的“规则藐视症”便显得越发的严重和碍眼。面对司机闯红灯或开车上人行道等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形,假若换了我们之中的许多人,即便我们已经意识到司机违犯了交通规则,抑或晓得其行为已触犯了交通法,又有几个会像这位义务“洋交管”一样只身上前堵轿车呢?此情此景,恰恰说明了我们国人是缺乏起码的规则意识的,而在这种缺乏规则意识的国民面前,神圣的法律便往往因缺乏足够的信仰者而遭搁浅,这恐怕也正是在我国何以总是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者总是有那么一些权力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原因吧!

    实际上,规则包括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对人的约束也是刚性的,不存在回旋空间,即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道德则是靠每个人的道德自觉来维护,并靠社会舆论的监督而落实。现在我们国人面临的问题是,不仅靠每个人自觉维护的道德规则无人肯自行践诺,而且连靠国家强制力维护的刚性法律也无人放入眼中了。可“不依规矩,难成方圆”,当我们每个人都不守规则,都视起码的法律或道德规则如敝屣时,我们便不得不生活在一个被脏乱差秩序所主导的无序环境了,最终受到惩罚的,还依然将是我们这些不按游戏规则“出牌”或缺乏起码规则意识的国人。比如在我们这个都无视交通规则的国度生活,有谁能免于“车祸猛于虎”的恐怖和威胁?再比如当下的中国足球,当其健康生存的环境惨遭缺乏规则意识者破坏之后,最终每个置身足球圈里的人,也都将沦为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了。

    “知耻近乎勇”,义务“洋交管”在中国土地上帮助国人提高素质的画面,的确令不少国人因无面子而受到太大的刺激。也许正是这刺激,才令其早已麻木的神经或疏懒的规则意识产生了些许知觉并渐渐苏醒。假若通过这一刺激画面,能令更多国人不仅知耻而后勇,而且知耻而遵“法”了,或许国人身上的“规则藐视症”才有希望获得痊愈,我们距一个秩序而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便指日可待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