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拯救西瓜",明天"拯救芹菜"?
2006-11-01

 来源:人民网 

    “拯救××”行动的新闻又见诸报端了!
 
    陕西省的芹菜价格创了历史新低,批发价每公斤只卖0.12元。西安市阎良区及临潼区有的农民由于地里的芹菜卖不出去,又要赶着种植冬小麦,无奈地用旋耕机将地里的芹菜搅碎,埋到地下。在此状况下,陕西省烹饪协会发出了“多购一斤芹菜,拉菜农一把”的倡议,社会各界人士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今年夏天的“拯救西瓜”行动,还有正在进行的“拯救芹菜”行动,都体现了社会的力量,爱心的确值得颂扬,但是一再发生的“拯救行动”,却让我们不能仅仅把它作为爱心的赞歌来唱,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还有多少不足?农民在迈向市场的路上还有多少盲点?政府的服务职能到位了吗?

    据报道,这次的“芹菜危机”主要原因与“西瓜危机”类似:农民信息不畅、芹菜种植面积翻番、上市时间集中、丰收增产、服务体系跟不上产业发展、运输计量收费、燃油涨价等。

    但是笔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深层原因是当地政府和农民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忽略了要有与之配套的销售。“芹菜危机”只是局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头痛医头”,今天“拯救西瓜”,明天“拯救芹菜”,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我们现在倡导和谐,凯恩斯经济理论强调均衡,都是一个道理。农业产业化的“完整公式”应该是“产、供、销”一条龙,这几个环节和谐了,这个均衡搞好了,商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这一个生产周期才能顺利完成。特别是在目前的买方市场条件下,生产周期得以完成的主要因素不是生产,而是销售,产品应该“以销定产”。否则,就会出现产品积压。现在全国许多地区都在搞农业产业化,而规模化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在规模生产的起步阶段,风险主要来自于是否有与之配套的稳定的销售网络。因为经济学告诉我们,一种稳定的大规模生产,一定要有一个同样稳定的销售网络。农产品比较其他产品而言,是个容易上规模的产品,销售网络更不容易及时配套,而鲜活农产品还存在易腐、重量大、价值低的问题,因而风险较大。

    这次的芹菜“危机”,主要发生在全国三大芹菜基地之一的西安市阎良区,这里的芹菜生产已成规模,而且今年种植面积翻番。但是据了解,这里的蔬菜销售部门却很少,只有一个阎良区武屯蔬菜专业合作社还比较正规,有138户农户入股,股金超过15万,有自己的运输车,今年跑往江西、上海、河南、武汉、长沙等地主动推销,其他的农户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在等上门购菜。因此,恕笔者直言,阎良区“产、供、销”这条“龙”的“头”太大,而“尾”则太小,“龙尾”制约了“龙头”。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必然的,不应该太过谴责。但是,今年夏天已经有了“西瓜危机”,我们为什么还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芹菜基地这种规模化生产的地方,更不应该出现“政府领取政绩,农民承当风险”的现象。对于农村政府来讲,其职能就是为农民服务。要为他们提供畅通准确的市场信息,为他们提供必须的技术指导,为他们建立与市场联结的渠道,尤其是要走出只注重生产,忽视销售的误区,找准产业结构的平衡点,完善销售网络,增加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的风险,这样,才能取得地方生产发展的实绩。

    真诚地希望这种“拯救芹菜”的行动能够少点,再少点。(王 兰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