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观点:农民工变新市民不合国情
2006-10-31

来源:红网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中说,55.14%的农民工设想未来在城市发展、定居。(10月26日人民网)
    
    读了这个报道,笔者认为,农民工想变新市民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调查方想助此一臂之力也是应该的,但农民工变新市民不合国情。
    
    其一,尽管现在城市里有2亿农民工,而且“近七成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感觉比较适应,一半以上希望在城市发展定居。”但“助农民工变新市民”不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而今年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是高瞻远瞩的大方向。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据调查,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村居住。农民工的根毕竟在农村,如果把全国大多农村都努力建设成像江苏的华西村和河南七里营的刘庄村那样,农民都生活富裕(吃讲营养、穿要漂亮,住有楼房,行有轿车,用要高档);精神愉快(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干群团结,上下齐心);身体健康(治病有医疗保障,年老集体保养,孩子精心培育,文体形式多样)。那时侯,城市里哪会有农民工需要变新市民?市民变农民才是符合国情的出路。
    
    其二,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不管是5年、10年或20年都是权宜之计,实际上除少数精英能购房安家外,绝大部分最后仍要回家乡。因为农民工变新市民所带来的住房、医疗、交通、子女教育、治安等问题在短时期内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令城市领导永远头疼的问题。而劝说已经更新观念、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学到了技术、管理经验的农民工回家乡创办企业,建设改变家乡,并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这才是城市社会责任。
    
    其三,我国要消灭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只能是把广大农村努力建设的都像城市一样,不可能是让农民都到城市变成新市民。这也是我国有九亿农民的国情所决定的。
    
    虽然,国际经验发展表明,现代化必须意味着大多数农业人口转移至非农产业和大多数农村人口定居在城市。但这条经验并不适合中国,我们还是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李六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