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中学生换座位爆炸杀人
2006-10-26

 陆志坚 光明网
 
  彭启荣原是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梭山中学一名普通的初三学生。2006年10月11日,这个普通的山区少年却制造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校园爆炸事件。16岁的花季少女蔡发春是彭启荣的同班同学,在这起爆炸案中,她成了无辜的牺牲者。彭启荣的同班同学及好友表示:班上学习好的同学都是彭启荣要杀害的对象!(10月20日《现代快报》)

  剖析这次校园爆炸案,案由并不复杂。彭启荣以前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蔡发春的座位在后面,因视力不好,蔡发春向老师提出想坐到教室前排去。该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学生迟到座位就要换到后面去。而彭一天恰好迟到,于是老师将彭与蔡的位置进行了更换。事后,彭私下和蔡商量想坐到原来的位置,遭到蔡的拒绝。于是,一个罪恶的念头便在彭的心头滋生了,以致酿成了惊天大案。

  眨眼间,两名正处在花季的学生消逝了。在惊讶、痛心之时,笔者不禁要问,这起爆炸杀人案真的仅仅是因为换座位吗?难道一个座位之争就足以让一个学生失去理智、丧心病狂地进行报复?拨开事情的表象,笔者认为爆炸杀人案的背后潜存着更深刻的社会背景。

  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学校思想教育的缺失,人性化关怀不够。彭性格内向,经常独来独往,与同学交流不多。正由于这种性格上的偏颇和缺陷,极易滋生彭的暴躁和报复心理。当其因迟到而罚换座位之时,由于老师缺失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正确的教育,致使彭的心理走向了极端。可以说,此时倘若温馨的教育及时到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工作及时跟进,彭孤寂、落寞的心理得到慰藉,此后的悲剧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何况,事后警方在彭的日记中发现有“我爱的人不爱我”之类的记载。当学生中出现这种早恋现象时,学校教育更不应漠视和缺位。事实上,彭由于恋爱受挫,性格更为偏激和狭隘。同学们普遍反映彭行为反常,多次扬言要杀掉班上几名成绩好的学生。可见,老师的歧视、同学们的冷漠,使得彭的性格从内向已嬗变为仇恨。可惜的是,老师、同学们对此熟视无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

  因而,对彭爆炸杀人,学校应痛定思痛,认真地进行深刻的反思。中学生正处在心灵转型的关键时期,无端猜疑、变化无常是其特征。对此,学校绝不可忽视学生道德情操、人格修养的孕育和培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